1、窑车的概念、构成
窑车是隧道式焙烧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焙烧窑的窑底,是窑内烧结砖的运载工具。在焙烧窑生产中,窑车循环使用,次数频繁,周转快。它在运行中把烧成的制品运到窑外,同时还利用窑车的裙板在砂封槽内的石英砂内摩擦以及车碰头的严密连接密封,阻止窑外空气进入窑内。窑车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上半部分是由定形的黏土质耐火材料组成的窑车砌衬组成,下半部分是由型钢焊接的金属车架及铸造钢制的车轮构成。
2、窑车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窑车在窑内首尾相连,连续周转,循环运行,其承受的温度从窑外的气温(在北方,冬季-23±3℃、夏季35±3℃)到窑内℃高温的剧烈变化。在运行过程中,相连两车的车头与车尾不断发生机械碰撞等周期性作用。
3、窑车在运行中易损伤的主要部位
窑车的台面、车轮和轴承、金属车架。
3.1 窑车台面
窑车的台面是焙烧窑的窑底,台面上铺设的定形黏土质耐火砖和隔热材料。定形的黏土质耐火砖是刚性材料,它在运行中因急热、急冷温度的交替变化,通过若干次重复的热震过程,这种刚性材料的热震稳定性开始出现变化,产生平面变形和线收缩,经过多次的线变化和平面变形后出现疲劳损坏,如无规则的开裂、炸裂等。另外,窑车运行中的机械碰撞也造成边框砖的损坏,需要经常检修。
(1)检修台面砖时,应注意在砖下面平铺一层隔热材料,如硅酸铝纤维棉毡,以防止高温传到车架烧坏轴承,在砖缝间填塞硅酸铝纤维棉,砖的底面要用黏土质的耐火土填实找平。
(2)检修后的窑车台面尺寸要按照原设计要求,台面的平面几何尺寸的误差为5+0-5mm。
(3)检修后窑车的验收标准:窑车台面的平整度误差允许值±5mm、对角线的长度尺寸误差允许值±6mm、台面的高度误差允许值±3mm,以及其他尺寸与原图一致。目的是防止窑车台面碰到窑墙和窑墙的曲封砖。
(4)目前困扰制砖业的一大难题是窑车台面耐火砖在使用过程中会向四周扩张,使窑车的平面尺寸越来越大,导致台面两侧碰撞窑墙和前后两台车车端的耐火砖相碰。其原因是卸砖时砖渣掉到窑车台面砖缝之间,在窑内高温作用下砖渣膨胀迫使耐火砖向外扩张,这种扩张是不可逆的,即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在卸砖后没有及时、认真清扫掉砖渣,积重难返,应该在卸砖后及时、认真负责地用软枝笤帚清扫台面及窑车四个边框,必要时搬起耐火砖把砖渣清扫掉,重新铺放好,再重新铺砖塞棉。
(5)保养过程中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窑车面层的表面温度可达到最高焙烧温度,它承受不断变化的热冲击。因此,切忌:一是用窑灰泥填平,来替代台面砖,因为窑灰泥填平的仅是一个面,本身没有承压强度,坯垛一压,还是一个坑,轻则该处砖坯被压断,重则造成坯垛倒塌,损失就更大了,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况且还会产生不少的粉尘,粉尘治理更困难,这是自寻烦恼。二是边框砖缺棱掉角不重视。台面两侧要和窑墙两侧构成密封,窑车的两头要和相邻窑车构成密封,一旦破坏了密封性,车下冷风窜入,坯垛底层就会出生砖,或是窑内的热风进入车底,会烧坏轴承,窑车在窑内无法行动,将被迫停窑,损失更大。
在此重点强调一下粉尘污染。根据现行的GB—《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现有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颗粒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30mg/m3。颗粒物来源主要是烟尘颗粒,其次是窑车上的粉尘,再次为其他颗粒物,如石英砂中的细粉等。据说,国外在窑车码坯前要用吸尘器把窑车上的粉尘和砖渣清理干净。所以,为了砖厂环保达标,对窑车的清理是管理者的重点工作,也是岗位工的良心工作,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政
策。
(6)对窑炉烧结温度的控制也是影响窑车面砖完好性的一个因素。笔者曾在年第4季度参观某砖厂,其烧结温度制度管理毫无章法,十分混乱,造成出窑的砖烧成“一大坨”,卸砖工人只得动用20磅大锤砸开大坨卸砖,窑车台面砖承受这“无故”的外力,而且是持续两个月的大锤的夯砸,后果是窑车台面陆续被震开裂。烧成大坨的原因:一是烧成制度不落实,进车随意;二是制砖的泥料需要多少热值,窑炉管理者心里没底,往往张嘴就说个数值,就让原料工段去掺配;再者,卸车的管理是以承包形式代替现场管理,这种不约束卸车工人的行为粗放管理,对窑车保持完好性也是致命的破坏。
(7)对新采购的定形黏土质耐火材料,如边框砖、平砖、衬砖,必须让厂家出示有检测资质的正规检测单位出具的正规的、近期、同批次的检测报告,在检测报告中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