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位于上海,其前身是年根据大学院系调整方案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是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5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而成,年又将山东工学院化工系调入。因学校实力雄厚,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央开始着手准备“三线”建设。所谓一、二、三线,当时是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西部地区为三线。三线地区又分为两大块: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其中,三线又有大小之分:大三线指西南、西北两片;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则称之为小三线。
三线建设,是出于战备需要,高校与科研院所,也在迁建之列。承担国防尖端科研任务的华东化工学院,被列在了7所首批要迁建的院校名单之中。
年10月起学校派出先遣人员,先后在四川的灌县(今都江堰)、内江、自贡、宜宾等地作了20多处的实地考察,在综合比对各种利弊因素之后,认为自贡地区作为学校迁建目的地较为适宜。因自贡市是西南化学工业基地之一,便于贯彻当时“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另外,位处西南大后方,符合中央的总方针要求。最后,经与地方政府反复研究,决定将分院建在自贡市自流井西北面的黄家山(珍珠山)附近。后来,因为年4月11日,该地发生七级以上地震,最终改至离自贡市38公里的邓关镇附近的黄坡岭。
年2月,根据先前高教部的指示,学校决定将机密、尖端及与国防有关的专业和研究室全部迁往内地,有放射化工、稀有元素、放射化工机械3个专业和菁染料、塑料2个研究室。同时还决定将石油化工、物化工程两个研究小组也迁去;而无机物、硅酸盐、基本有机合成、塑料、燃料化学、化工机械6个专业则要一分为二,即在内地也要兴办。至此,学校拟迁建的专业和研究室等涉及13个部门,初步设想,是建立学校的一个分部——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学校确定分院的学生规模为人,教职工为人。
年3月8日,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建设正式启动,代号为“工程”。当时,清华大学建设绵阳分校代号为“工程”。
年5月20日,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建设工程负责机构——“工程办事处”正式成立。
年4月21日,撤销“工程”名称,改名“上海化工学院西南分院”。
西南分院的建设,几经曲折,开始只是办一些短期培训班,到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
年7月24日正式发文,同意上海化工学院停办四川分院。文件要求分院停办后,由四川省利用原分院的用地、校舍以及大部分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结合分院留川教职工和泸州化工学校为基础,新成立四川化工学院。
西南分院的人员安置方面:在校学习的名学生于年8月立即全部迁回上海总院继续学习;在校名教职工中,留川化工作名(教师49名,职工名),留四川省内其它单位工作5名(教师2名,职工3名),调回总院工作名(教师80名,职工99名),调回上海另行分配工作名(教师名,职工52名),调往其它省工作52名(教师35名,职工17名),退休职工3名。其余7名也作了妥善安置。
年7月3日,西南分院所有移交工作全部完成,华东化工学院在大西南的办学历史画上句号。
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建设这一如此浩大的工程,前后历经了15个春秋。师生经历了重重困难,付出汗水与智慧,也有苦涩与艰辛。
在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基础上兴办的四川化工学院,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年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四川理工学院,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