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伟院士作为中国水泥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与“水泥”的结缘得从大学毕业后说起,从那以后他一步步推动着中国水泥混凝土行业向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发展。
年6月吴中伟在重庆中央大学毕业,赴四川綦江导淮委员会任职,担任秦江水道闸坝设计和小水电站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期间,参与研制石灰烧黏土水泥,开了我国无熟料水泥研制应用之先河。
年5月吴中伟公派赴美国进修,先后在美国垦务局丹佛材料研究所、陆军工程师团和加州大学重点学习混凝土技术,并在公路研究所、国家标准局等单位考察。他满怀深情地说:“我此去非为个人名利,志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期改变祖国落后的工业而貌。”
年10月吴中伟学成回国,任职于南京淮河水利总局。年2月起,吴中伟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系,并在校园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研究室,第一个提出“混凝土科学技术”概念,组织起第一支混凝土科研队伍,开创了我国的混凝土科技事业。这期间,科学论断当时国内最大的混凝土工程——塘沽新港工程30吨大块混凝土崩溃的原因在于海水冻融循环,提出了采用引气混凝土的有效解决方案。
在新中国诞生后,他欣喜万分,看到了祖国光辉的前景,深感自己报国有门,决心献身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潮中。年8月吴中伟欣然接受重工业部的邀请,赴京任职,参加新中国最早的建材科研机构、总院前身——重工业部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筹建工作,相继担任研究组组长和混凝土室主任。年建材工业部在北京管庄建立了水泥工业研究院,吴中伟任混凝土室主任。当年他们家安置在东单东堂子胡同一个四合院内,考虑到在管庄上班往返路程花费较多时间,为使自己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工作中,吴中伟就住在管庄宿舍内,每星期周末才回家与家人团聚。
50年代初,他结合国内迅速展开的基本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全国工业、交通、水电、城建、房建等大中型混凝土工程中大力推介科学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冬季施工技术等,取得巨大效益。同时,与他人合作研制国内最早的混凝土外加剂——引气剂,成功应用于塘沽新港、治淮工程等,获国家发明奖。另外,在国内首先提出大坝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问题,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协助长江科学院建立研究试验队伍,为预防我国水工混凝土病害作出了重要贡献。50年代中叶起,为满足经济建设中代钢代木的急迫要求,组织开展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使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在我国得到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其中,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水泥农船等产量已居世界之首,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水泥制品产业标志。
在上世纪50年代,吴中伟不仅要指导并参与有关的科研项目,著书立说,同时还要经常出差去外地,为若干大型工程建设出谋献策。年吴中伟任水泥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年起任建材工业研究院总工程师兼《硅酸盐学报》主编。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吴中伟因公忘私,有时即使在北京城里开会,也过家门而不入。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中国,极左思潮与无政府主义猖獗,很多有名望的科学家、专家、学者遭到批斗、挂牌、抄家、关进“牛棚’、监督劳动。吴中伟也难以幸免,年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囚居于管庄,要随时接受群众的批斗。但吴中伟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公而忘私,为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发展,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当时看管他的一位工人师傅很有同情心,允许他每天午饭后与他老伴通一次电话。年秋,吴中伟与院内其他的揪斗对象被送到河南驻马店“五七”干校监督劳动。在此期间,吴中伟仍然表示自己要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他在寄给夫人张凤棣的一首诗中写道“胡桃影疏漏月光,千里秋思独凭窗。愿将柔情化赤胆,革命到老志如钢”。
年11月吴中伟因患高血压与心律不齐,被允许暂离干校,回京治病。
两年后,建材院重建。过了一年后吴中伟由河南“五七”干校返回北京,又重新在建材研究院工作。年他被清华大学聘任为土木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聘任为建材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他面对祖国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极大创伤,发达国家科技的突飞猛进与人才辈出,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应加紧组建科研力量,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他在一首自勉诗中写道“祖国浩劫后,人富我赤贫。骥老志千里,负重又登程”,在另一首诗中又写出了“赤心报国苦时短,老骥奋蹄趁夕晖”,充分表述了自己立志报国的急切心情。
年在巴基斯坦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吴中伟以百倍的热忱投身于科教事业,以期弥补十年浩劫导致我国的科技滞后、人才断层。他殚精竭智,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忘我工作,将毕生奉行的“爱祖国、惜寸阴”发挥到极致,年当选为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土,年任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年2月,吴中伟院士因过于劳累,病情恶化,经医生多方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吴中伟院士生前提出将其所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捐赠中国建材总院用于科学研究事业,夫人张凤棣为履行吴老遗愿,捐出全部奖金。
年,总院以此份极为珍贵的奖金设立吴中伟青年科技奖,授予能够传承吴中伟院士爱国、奉献、科学、严谨、谦虚的崇高精神,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有突出表现,为国家、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科技领军人物。该奖项是总院深入传承吴中伟院士“爱祖国、惜寸阴”精神,建立矢志科研、鼓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举措。
吴中伟院士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水泥”,他致力于水泥混凝土行业的科技研究、创新和发展,为水泥混凝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水泥混凝土行业奠定了基础,引导中国水泥混凝土行业成为世界先进水平。(曹文龙王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