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双科学的眼睛看古陶瓷前世今生人民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pfzhiliao.com/

昨天由上海博物馆和新民晚报社主办的公益讲座“上博讲坛”上,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等文物的材料分析工作的熊樱菲,就从材料学的角度对古陶瓷进行了解读。对于熊樱菲而言,陶瓷不只是土与火的艺术作品,也是各类化合物经过配方和高温烧结制成的无机硅酸盐材料。红釉瓷为何这样“红”?上海博物馆在专业领域开展古陶瓷完整器无损分析已经多年,即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获取古陶瓷器的元素成分数据,从而推断该古陶瓷样品的产地和烧造年代及相关工艺信息。这一成功的技术创新应用对科学研究古陶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熊樱菲举例:清代是我国瓷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名品辈出,特别是红釉瓷的制作水平更是达到了历史高峰。由于过去研究瓷器的原料配方、呈色机理等都需要取样分析,因此对清代珍贵器物的科技研究很少。上海博物馆建立了这套无损元素成分测量系统后,测试了大量的清代各类珍贵瓷器,获取到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珍贵的红釉彩瓷名品的科学测试数据,从而对其有了整体的、更清晰的认识。清代的红釉(彩)名称虽然多达几十种,但呈色元素只有四种:铁红、铜红、金红以及比较少见的一种以朱砂呈色“漆红”彩;色料的纯度、色料与釉料的配比、釉彩的制作工艺决定了红釉彩丰富的呈色,从而也产生了色彩各异的红釉彩瓷名品。研究表明四种元素和所形成的红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铁红vs矾红、抹红、珊瑚红等,铜红vs钧红、釉里红、郎窑红等,金红vs胭脂红、胭脂水、洋红等,朱砂红vs漆红等。而近现代中有用铬、铀和锰作呈色元素仿烧红釉彩瓷,但在清代红釉彩瓷器中尚未发现这三种呈色元素。因此完全可以根据古陶瓷完整器物的元素测量分析来考察和探究古陶瓷完整器的制瓷工艺,确定其真伪,以及对其保护做出科学的帮助。广富林的陶器有什么特别点?除了辨别真伪,材料学在古陶瓷领域还有很多作用。比如,采用岩相分析等技术对陶器中的掺合料分析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夹砂陶内部有些含有闪石类掺合料,有些则含有来源于变质石英岩的多晶石英;而距今年左右的广富林文化时期陶器的掺合料虽也为石英,但主要来源于火成岩和砂岩,同时有圆形铁质掺合料出现。熊樱菲认为,从陶器掺合料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良渚文化与广富林文化所制的陶器,原料选择不同,工艺也有变迁,结合考古类型学判断,良渚文化和广富林文化之间缺乏一个明显的承继关系。最后,熊樱菲强调,科技分析研究判别古陶瓷,也需要各种信息数据的积累。人文研究专家能以肉眼观察断代断源,因为老专家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库”,科技分析便是借助于现代科技的“眼睛”获取古陶瓷的隐含信息——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光特性等等,配合人文专家根据器形、文字、纹饰等获得的信息,形成综合的、更完善的数据库,对古陶瓷的判断结论才更为准确。“鉴伪只是一个功能,我们博物馆人首先是保护好文物、传承古陶瓷的历史文化、恢复古代失传的工艺技术,有了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利用。”熊樱菲说。本报记者徐翌晟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