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另一颗地球一旦地球毁灭,新家园在

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地球也不例外。据太阳灭绝说,在50亿年后,太阳的能量会开始衰减,体积会逐渐增大,吞噬掉周边的星球,其强大的热辐射足以灭杀所有的生命。

地球

此外,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气候变暖后,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史前病毒,一种现代生物都对其没有抗体的神秘史前病毒。

他们认为这些病毒就是导致史前生物灭绝的原因之一。一旦被释放出来,会灭绝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当然,我们也有可能等不到50亿年后,也有可能等不到病毒的爆发,毕竟,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将是哪一个先到来。

病毒

因此,我们需要格外重视这一现象。亡羊补牢、未雨绸缪尤其重要,我们需要提前在宇宙中挑选宜居的新家园。

宜居带

宜居性取决于液态水、大气、磁层、重力等因素,而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可是浩瀚宇宙,只有极少的地方才能提供适合生命出现与发展的液态水、大气。

宜居带

水是生命之源,在宜居带内的行星将有更大的机会出现液态水,拥有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甚至孕育生机、繁衍生命、发展文明。

宜居带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主要取决于外部边缘的低温和内部边缘的高温,还包括难以计算的持续宜居带。同时,宜居带也是可以根据恒星温度的增高而不断缓慢向外移动的。

太阳系

以我们最为熟悉的太阳系为例,水星、金星距离太阳太近,因此失去了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而距离太阳太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则被冻结,也不可能出现生机、孕育生命。

在20-30亿年后,随着太阳的发光发热变大,宜居带也在不断地从地球往外移动。据观测,地球处于宜居带的时间还有60-80亿年,之后将逐渐变为大气温度极高、厚厚硫酸云密布、高浓度酸雨不断落下的金星。而一些远离恒星的处于冻结状态的星球可能会产生生命,适者生存并且得到进一步繁衍。

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给予人类繁衍生命、发展文明的机会。如今,地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有生命驻留、有文明发展的宜居星球。

宜居星球

随着航空观测技术的进步和观测设备的精确,科学家们根据地球的标准不断寻找着同地球一样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以求在未来地球能源枯竭或发生意外时,可以依靠更加发达的科技在这些星球上延续生命、传递文明。

类地行星

这些年来,开普勒望远镜不断对系外行星进行搜索,其结果表明,银河系内应该存在约10亿颗地球大小由岩石组成的类地行星。

它们的构造十分相似,中央的核心都是以铁等金属为主,周围的地壳是以硅酸盐为主,并且它们都处于恒星宜居带内,表面能够存在促进生命孕育、繁衍的液态水。

类地行星

类地行星一直是太空研究的热点之一。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发现了开普勒b,他们用数据表明这颗行星与地球相似指数高达0.98。

它距离地球约光年,处于遥远的天鹅座,并在主恒星的宜居带上。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开普勒b含有氧气和液态水,并且有其较小的半径。

开普勒b冷知识

科学家们推测开普勒b极有可能是岩质的,它围绕着一颗近似太阳的恒星运行,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同,被称作“地球2.0”。

尽管开普勒b距离我们遥远,但它的发现无疑是一座里程碑,随着人类科技的快速推进,我们终有一天会到达。

超级宜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的增加,科学家们认为人类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类地行星上,而应该把目光放长远在意地球为参考的基础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