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2岁大爷发明水泥神器,估值1

年,一位名叫蔡晓民的中国大爷,发明了一款震惊世界的“水泥神器”——水泥毯,这款新型水泥产品解决了水泥最大的问题,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业内对这项专利的估价更是高达1.2亿元,水泥毯刚刚问世时,根本无人敢用,甚至引来国外的建筑学家纷纷嘲讽,然而随着实际运用的效果越传越广,现在水泥毯已经是国内外争购的“黑马”产品,就连美国和日本两大国都对其垂涎不已。

要说这水泥毯的研发,跟日本还是有点关系,当年就是因为日本不让蔡晓民参观技术,甚至将中国人“清场”,才激发了蔡晓民的民族自尊心,誓要让日本和世界看看中国人的实力。

其实,我们说“中国大爷”,只是对蔡晓民的一种戏称,因为发明这项“神器”时他已经52岁了,但是他可不是普通的大爷。

蔡晓民在年轻时就是天才少年、青年才俊,而且他始终有一颗好奇心,在小的时候,蔡晓民就特别喜欢捣鼓一些新鲜玩意儿。

再长大一些,蔡晓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更强了,他甚至会对感兴趣的事情刨根问底,因此同事也都称他为一根筋。

蔡晓民有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当时的他已经对建筑材料展现出了高度的敏感性和研究兴趣,他的好奇心和那股轴劲也终于得以释放。

作为一个好学的人,蔡晓民对那些国际上的先进材料“情有独钟”,每次得到学习机会,他总是会在科技的乐园里流连忘返。

但是有一点非常遗憾的是,在当时,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我国的基础建设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当时还是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都是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所以无论是日常建筑所用的工具,还是先进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依赖于进口,价格很高不说,还有难以攻克的技术壁垒,而且,这样一来,生产模式也大大地受制于外国。

一旦国际上发生什么波动,或者针对国家出台某些政策制约,我们就会陷入被动,甚至只能拿到较低质量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美日等国都对自己的核心技术“严防死守”,生怕泄露一点。

有一次,蔡晓民偶然得到了去日本参观的机会,让他切身体会到了落后的“屈辱”和“歧视”。

当时,蔡晓民是与单位同事一起到日本实地参观新干线的修复工程,在那里,蔡晓民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见过的顶尖工业技术,大呼过瘾的同时,他也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然而,就在众人兴致勃勃的参观时,却突然遭到了日方的拒绝,本来一脸和善的日本工作人员,突然变得异常严肃,原来这里是所谓的特殊工序环节,日方要求蔡晓民等中国参观者全部离场不得参观,理由就是怕泄露他们自主研发的保密技术。

这次曲折的工作经历,让蔡晓民感慨万千,他知道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萌生了发明“水泥神器”的想法。

水泥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道路桥梁无一不见水泥的身影,关于水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有学者发现含有黏土的石灰石经煅烧和细磨处理后,加水制成的砂浆能够慢慢硬化,之后,英国波特兰的阿斯普丁又试着将石灰石与黏土一起煅烧,烧制硬化后形成了硅酸盐水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波特兰水泥。

阿斯普丁因此获得了专利权,也成为了流芳百世的水泥发明人。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混凝土,一直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主要材料。

但是混凝土的制作其实很不好把控,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而且还需要大量力气来搅拌,等一切做好之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等待其凝固。

此外,它还有很多“硬伤”,比如性状不稳定、质量难把控、易开裂、养护难等等。

所以从水泥发明至今,建筑行业在这方面投入的成本和消耗数额都十分庞大。

在新型材料领域颇有研究的蔡晓民,从日本之行回来后,就激发了高涨的民族热血情怀,他马上找到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业,成立了一家专门研发新材料的科技公司。

因为一直在建筑材料领域深耕,蔡晓民非常清楚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便,于是他打算将其作为切入口,重点研发既有质量保证又能提高效率的新型材料。

要知道,现在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基建狂魔”,除了有厚积薄发的实力,其实还离不开“效率”二字,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抢占时机,在保质保量的同时,效率也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东西。

九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铁路改造,仅用两年就打造成功的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都在向世界展现着这种“中国效率”。

于是蔡晓民就把重点放在了“效率”上面,在众多建造材料中,最基础的就是钢筋水泥,这些耗时耗量巨大的材料就是工期缩短的关键。

冲着这个方向,蔡晓民全身心投入、苦心钻研,为了能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自主技术,他另辟蹊径,竟然试着将水泥与轻型纺织材料帆布混合,发明出“水泥神器”——水泥基复合材料毯。

这种“神器”是将纺织材料添加到水泥材料里,然后吸取二者优点,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水泥毯。

混凝土在未使用时,存放条件非常苛刻,而且耗时耗力,但是未使用的水泥毯存放起来却异常方便,它看起来与普通毛毡毯类似,既可以卷状放置也可以成堆叠放,而且它重量轻、占地小,每平方米重量仅在十公斤左右。

如果想要使用,也不像混凝土那么麻烦,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粉煤灰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而成,还要根据不同的气温天气条件进行其他调整,而且也要控制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到达施工地点后,首选要搭个模具,把混凝土倒进去,最后再花费大量时间等待混凝土彻底凝固硬化,如果等待期间一不留神,还要留上几个脚印。

但是水泥毯使用起来就相对快捷一些,只要将它铺平后注水即可,而且水泥毯的凝固速度也非常快,常规施工条件下,水泥毯通常在24小时内就可以达到80%以上的硬化强度,不用等待太长时间。

此外,它还有两个很实用的优点,首先是它的使用不像混凝土一样需要特别专业的技术人员,一个普通工人就可以快速上手,且对建筑质量没有影响。

其次,它的性能非常强大。它适应各种场景,如果是做路面,它可以防止磨损起粉,如果是做石壁隧道,它可以有效避免滑坡,所以在业内,它几乎是“万能建筑材料”。

而早在年左右,蔡晓民就已经开始将水泥毯投入“实战”,他在水利、公路桥梁和农用灌溉等各种领域都实践了水泥毯的可行性。

最后他发现,这项产品非常成功,不仅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而且也降低了施工难度,由于纺织材料的特性,即便是再复杂的地形和情况,也可以通过裁切完美适配。

一切准备就绪的蔡晓民,正想将其献给市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建筑质量管理和检验向来非常严格,而蔡晓民的“水泥神器”是

一种市场从未有过的新发明、新材料,即便是实验数据再漂亮,也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来考核、审查它。

现在所有的标准都是蔡晓民通过实践得出来的,他就是目前唯一的标准,如果想要历史的数据和经验,更是找不到了。

所以即便大家知道这是个好东西,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普遍都是观望状态,甚至是避而远之不敢用。

但是蔡晓民没有放弃,他手握“神器”,通过不断的宣讲和路演拿到了新的投资,然后又锲而不舍的把产品推向市场。

最终蔡晓民凭借手中的六项国家级发明专利,荣获了国家铁道部颁发的年度科技进步奖,同时作为水泥毯的创始者,蔡晓民也成为了国内这项材料的标准制定者。

在“神器”大获成功之后,蔡晓民出让8%的股份换取了万元的融资资金,继续优化升级水泥毯。

随着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国内的建筑公司和企业单位都不再等待,纷纷选择使用水泥毯,甚至国外的公司也在寻找渠道,订单纷至沓来。

不得不说,中国如今能取得工业大国强国的称号,与千千万万的“蔡晓民”是分不开的,希望未来国内能涌现出更多的行业精英,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助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