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蚌埠院”)是年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全国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加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年,蚌埠院将工程服务主营业务分离给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由此,蚌埠院成为存续企业。
在工程服务主业分离之前,蚌埠院拥有建筑材料行业、轻纺(日用硅酸盐)、建筑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专项工程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等甲级资质及对外经营权。主业分离之后,通过集成创新体系建设,蚌埠院逐渐确立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四化”发展战略和大力发展“三新一研”(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和中央应用研究院)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战略、组织、管理和技术的融合集成创新,成功实现了科研院所的战略转型,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年,蚌埠院总资产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
蚌埠院集成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科研院所的前列,打通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由单一科研院所向高科技企业集团的华丽转型,成就了“中国玻璃集大成者”的辉煌传奇。
一、科研院所实施集成创新战略驱动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建设背景
(一)存续企业寻求出路的现实需要
主业分离之后,蚌埠院面临严峻挑战:优良资产剥离导致资产规模及质量明显降低;剩余的业务发展后劲不足,盈利能力降低;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的劣势,难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面临着人心涣散、人才批量跳槽的严峻局势。作为有50多年历史的转制科研院所,在建材行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如果任其自生自灭,既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也会对上市主业形成冲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更广阔的视野,立足长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二)转制院所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年前后,国内行业科研院所大部分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推向市场,自负盈亏。失去了国家拨款的科研院所一度举步维艰,相当一部分院所选择“研究开发+技术转让”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开发转让技术获取收益,勉强在市场中生存。但这种发展模式使得院所在企业化过程中,常常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难以持续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更难以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结果往往导致重经济效益和应用型研究、轻社会效益和基础研究的片面发展格局,使得科研院所逐步丧失传统的技术优势。
蚌埠院在主业剥离之后缺乏资质,不能继续走工程设计和工程总包的发展道路,而传统科研院所的发展存在弊端。为此,蚌埠院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发展道路进行了科学谋划,充分利用蚌埠院50多年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将发展的主业定位在擅长的技术领域,聚焦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和中央应用研究院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将产业化作为科研开发的主要目标,打通新玻璃产业链,探索转制科研院所向科技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抓住外部发展机遇的战略选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因此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制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宏观战略中均明确将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在国家决策部署引领下,中国建材集团围绕自身发
展特点,将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三新”产业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出发展新动能。
蚌埠院围绕玻璃新材料主业,大力发展的信息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材料等产业,不仅是信息显示、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生物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功能材料,也是中国建材集团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潜能。
二、科研院所以集成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图1凯盛科技“”战略思路
时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提出科研院所向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转型的四化战略。按照中国建材集团整体战略部署,根据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科技集团”)的“”发展战略(如图1),蚌埠玻璃院确定了坚持围绕玻璃新材料“1个核心”,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研发高端产品的核心战略,以战略、组织、要素集成创新为支撑,重点发展信息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材料“3个方向”,持续强化科研开发,做大做强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中央应用研究院“4个业务领域”的战略思路,继续抢占产业科技高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信息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材料“并驾齐驱”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探索出了转制院所适应市场竞争的一条成功发展道路。主要做法包括:
(一)企业集成创新的先导-战略集成
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引领下,蚌埠院深入分析市场和行业状况,对起步早的企业进行跟踪,分析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自身技术、管理、人才特点和经济文化背景等,确立“突出主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依托现有技术储备和人才资源,发挥专业特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引领进行超前战略布局。
1、战略集成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主业。要坚持围绕“新玻璃”主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只有“专而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坚持集成创新,科技领先。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刚刚走出困境的蚌埠院还难以承受原始创新的巨大投入,而集成创新同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关联度更高,更容易找到切入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效果也更明显。蚌埠院作为玻璃行业的技术领军企业,始终以国际视野的高度,坚持科技领先,引领整个产业技术的发展。三是坚持善用资源,产业带动。新兴产业是企业新的发展方向,蚌埠院需要利用一切可用的政府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渠道资源、金融资源等,快速成长,以点带面,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四是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互动发展。蚌埠院结合企业自身技术基础,进行产业布局;围绕产业布局,开展技术研发,根据产业情况,确定合适的资金需求量,选择合适的筹资方案,再以研发成果促进产业化进程,反过来以产业化推动研究开发,再以产业化收益或其他资金保障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顺利实施,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互动的发展模式。
2、战略集成的路径选择
蚌埠院以玻璃为主业,采用技术领先战略,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前沿技术,抢占市场先机,通过广泛募集研发经费、自有资金、政府补贴等各种资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以玻璃技术为基础,围绕产业化的目标开展课题立项,以自主研发为主,引进领先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联合攻关;针对产业化需求,开发配套装备、控制系统等产业化核心要素,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从而保证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双领先优势,确保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2集成创新路径图图2集成创新路径图
3、战略集成的产业布局
面对传统玻璃产业普遍产能过剩的现状,蚌埠院不仅在提升改造传统玻璃产业方面不断进行新技术研发,比如大吨位、高品质、低能耗浮法玻璃熔窑技术、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更重要的是,蚌埠院还注重发展新型玻璃产业,赋予玻璃更多的功能,比如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用超薄显示玻璃、光伏产业用基板玻璃、盖板玻璃,建筑节能产业用镀膜玻璃等等。以这些为突破口,推动以新型玻璃自主核心技术为支撑,向光伏产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延伸。经过艰辛的探索,蚌埠院确定了“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的新兴产业布局(如图3)。
图3蚌埠院产业布局图
(二)企业集成创新的载体-组织集成
中国建材集团为推进管理整合,以蚌埠院为核心于年成立了凯盛科技集团,成为中国建材集团做实做精做强新玻璃、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科技产业的管理平台、融资平台和整合平台。凯盛科技集团成立后,蚌埠院相继将产业化的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业务和资产划入凯盛科技集团的相应业务平台,分别将超薄触控玻璃产业划归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将新材料产业划归安徽华光光电材料科技集团,有力支撑了这两个集团的业务转型和升级发展。蚌埠院将部分产业和资产划入凯盛科技集团后,又回归到了以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及制造服务等业务为主的中央应用研究院。一方面通过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持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孵化,为凯盛科技集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使企业的组织架构与发展模式相适应,蚌埠院在结合企业的技术选择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设立科技管理部和企业管理部。科技管理部按照院发展战略,对外衔接国家、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对内沟通协调技术专家委员会、院研发部门,确立技术发展路径规划,协调项目论证、立项、研发、管理等过程,到产业化过程中对研发环节问题的反馈和解决;企业管理部承担了设立新公司进行成果产业化,再到产业化过程中管理水平提升,发现产业链上下游商机,反馈院领导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整个产业链与创新链形成了PDCA的闭环良性循环,不仅提升了部门工作效率,同时增强了管理控制力。同时通过产业化收益反哺蚌埠院研发对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沿科技研究及共性关键技术。
图4科技成果转化的集成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