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土壤离子颗粒粒径分布的强烈影响。虽然粒度分布是一个连续体,但它可以方便地分解为尺寸等级。粒度范围从小于0.毫米(例如粘土)到大于2毫米(例如细砾石)。后一个值是在土壤离子颗粒分级中进行划分的地方。这种划分是通过使土壤样品通过具有2毫米直径孔的筛子来实现的。如果样品通过筛子,则称样品为细土。然后使用诸如粘土、淤泥或沙子之类的术语来描述材料。相反,保留在筛子上的材料(即2毫米)称为粗粒。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使用诸如砾石、鹅卵石、石头或巨石等术语来描述。
在澳大利亚,细土离子颗粒的粒径可以定量定义(单位为毫米)如下:沙子直径0.02-2毫米,淤泥直径0.-0.02毫米,粘土直径0.毫米。细土部分(即粘土粉砂和沙子)的粒度部分控制着土壤的性质和行为。这是因为它们在土壤中具有最大的表面积,因此在化学和生物学上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据说1公斤土壤可以包含个单独的离子颗粒,它们的总表面积约为75公顷(即75xx米)。这些离子颗粒大小部分控制土壤性质和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性。
其原因是每个粒度部分都由具有不同矿物学的土壤离子颗粒组成。沙子和大多数粉砂大小的离子颗粒由原生硅酸盐矿物和石英组成。相反,超过一半的粘土大小的离子颗粒主要由次生硅酸盐矿物和其他次生矿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