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到星石空间站,本次星际知识之旅将为您讲述AlmahataSitta陨石新研究以及陨石母体“TC3”小行星的惊奇经历!
一、新研究
年12月美国西南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12年长期研究AlmahataSitta陨石,简称AhS,研究认为:太阳系中有一颗目前未知的矮行星。
:矮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行星。
AlmahataSitta陨石近日,研究人员取到AlmahataSitta陨石(标本编号:AhS,50毫克),安装并抛光碎片,使用红外线显微镜检查其成分,发现一种陨石中非常特殊矿物——闪石(Amphibole),一种与水(H2O)长期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
存在这独特矿物表明它形成于一个温度和压力“适中”的环境。那里的温度和压力比普通小行星高,但又比行星低。内部成分表明它不属于任何一颗目前已知的天体。
AlmahataSitta陨石切片适中的形成温度和压力表明它形成在直径约为Km~1,km的母天体是一颗和谷神星体积相仿的矮行星。
谷神星(Ceres)尽管这颗大天体可能已经瓦解,但表示早期太阳系充满惊奇!
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Astronomy》上。
:闪石,单斜晶系的一族双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化学通式:A0-1X2-3Y5[Z8O22](OH,F,O)2闪石在地球上是常见的硅酸盐矿物,但是在陨石中是罕见的一种矿物,此前仅发现过一次,且为极微量的。
二、TC3小行星与AlmahataSitta陨石
:“TC3”小行星与AlmahataSitta陨石是什么关系?
1.发现与预报
年10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天文台的卡特林那巡天系统(CatalinaSkySurvey)发现一颗未发现的小行星,其平均直径约4.1米,质量约80吨,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TC3”。
“TC3”小行星的形状模型和自转模拟
随后的轨道计算表明这颗小行星有接近%的概率将于19小时后,即:年10月7日02:45:28(UTC)与地球相撞,撞击点位于苏丹北部上空。
短短的19小时内,NASA收到了来自26个天文台和个人的次观测报告。
“TC3”小行星撞击前轨道(太阳方向观察)
“TC3”小行星撞击前轨道(黄道面方向观察)
:人类历史首颗在撞击地球前被发现并提前预报的小行星。
2.坠落
“TC3”小行星以每秒12.8公里的速度进入苏丹北部上空的大气层。小行星的轨道与西部天空的方位角为度,与地平线的夹角为19度。
根据NASA的人造卫星得到的数据,小行星燃烧产生的巨大火球于年10月7日凌晨02:45:45(UTC)出现,并在一分钟之后爆炸并消失不见。
爆炸发生在苏丹努比亚沙漠距离地面数万米的高空,释放出总计高达1.1至2.1千吨当量的能量,相当于一枚低级别小型核弹的威力。同时,爆炸还释放出了高能量的次声波。
红外遥感探测到的TC3小行星撞击空爆位置
3.陨石搜寻与回收
流星天文学家彼得·杰尼斯肯斯博士和物理学家毛维亚·沙达德博士带领的探险队,收集了散布在29公里的沙漠中近块陨石碎片,总质量3.95Kg,申请国际命名为“AlmahataSitta”。经过研究发现属于橄辉无球粒陨石(Ureilite-an)型,是比较罕见的类型。
截止年12月30日,全球发现并国际命名的陨石(包括南极陨石)共有个,其中Ureilite群陨石总计个,约占陨石总数的0.%。
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易变辉石)、铁镍金属和陨硫铁等组成的火成岩。
大多数橄辉无球粒陨石几乎不含有长石。最大特点是含有一种黑色不透明的富碳矿物质,那就是石墨(碳低压同素异形体)。一种六边形金刚石存在于陨石内部裂缝空隙间。
高压碳的存在明显表明,陨石受到过冲击足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一些硅酸盐也显示出不同阶段的冲击作用等。因此,表明橄辉无球粒陨石母体曾经具有剧烈的冲击历史。
AlmahataSitta陨石4.意义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跟踪、预报并回收到小行星样品。
也是人类第一次“新鲜”的小行星以陨石的形式落入地球,并通过光谱学进行了分析。这次陨石是明确与其母小行星相连的陨石。
在这次撞击以前,天文界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性的预测一直得不到理论的证明。因此,此次预测的经验对更好地研究近地小行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中,来自专业天文学家和全世界经验丰富的业余天文爱好者们提供的天文观测数据极其丰富。
本次科普内容就和您分享到这里,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您的宝贵意见和观点。更多内容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