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伴随工程施工产业的发展,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作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着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性能等,若这些性能不能得到及时性的控制,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为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提升带来限制。但是,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施工质量分析中,应该结合施工质量控制理念,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保障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中,为了提高混凝土运用的整体水平,提升混凝土公司运行的价值性,应该结合工程施工特点,进行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为现代工程施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1原材料组成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1.1水泥矿物组成的影响因素在预拌混凝土施工中,硅酸盐水泥由不同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的水化形式存在差异性,在水泥中所占据的比例会影响水泥的整体性质。我国混凝土中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会采用高效减水剂以及其他外加剂等,在C3S使用中,水化速度相对较快,所生成的水化硅酸钙不容于水,而且可以提高凝聚能力,并成为凝胶。1.2水泥细度对混凝土的影响通过对水泥粉末条件的分析发现,水泥磨越细,颗粒越多。在水泥比表面积增加中,会提高水泥的水化速率。增加水泥表面积的状况下,可以提高水泥的水化速度,优化早期强度。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的分析,一般的寿命为60年,在水泥比表面积增加的状况下,与相同高效性的减水剂相比,其适应性能力相对较差。为了减小流动损失的状况,应该增加水泥用量,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水泥细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能。1.3骨料品种、数量的影响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的施工状况,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状况下,应该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骨料强度大于混凝土强度。研究中发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骨料物质有淤泥、有机物、硫化物等,若这些物质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解决,会影响骨料的粘结程度,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在与水泥作用的状况下,会发生水泥石体膨胀的问题。在混凝土中骨料用量以及水泥之间比例关系分析中,若不能得到科学化的配合,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对预拌混凝土的施工状况带来限制。1.4外加剂的影响在预拌混凝土施工队过程中,应该慎用缓凝型外加剂,避免混凝土出现缓凝或是不凝的状态。而且,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顺序衔接存在着混乱、延误的问题,会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增大的现象,而且,在搅拌站施工中,为了增加坍落度,会采用二次添加缓型泵送剂,实现对坍塌度的有效调节,在这种状况下,也可以实现对泵送剂掺量的控制,出现混凝土施工后12h不凝固的问题。2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2.1原材料质量控制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原材料主要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外加剂、水等物质组成,物质组成应该合理配比,若不能得到及时性的处理,会影响混凝土质量,而且,在细骨料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填充石子孔隙,合理控制细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并结合杂质含量、骨料粗细程度以及配机状况,进行产量的选择,而且,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天气条件、运输距离等,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提高原材料质量控制点有效性,为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2.2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混凝土最大密度理论,进行原材料的配比分析,并结合原始资料的特点,进行初步计算,提高配合比的价值性,充分满足基准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中,需要结合实验特点,进行表观密度、强度以及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的综合性分析,合理确定过剩浆体量的最佳状态、最佳性能等,保障生产配合比控制的合理性。而且,在预拌混凝土配合设计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作为整个工程中的关键因素,若不能得到及时性的解决,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设计。通过配合比设计状况,应该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混凝土强度的分析,并根据施工的结构特点,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合理确定混凝土粗骨料粒径、混凝土稠度等,提升混凝土配合比施工的价值性,为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提供支持。2.3原材料运输及泵送控制在预拌混凝土控制中,应该结合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分析,实际运输距离的控制。在工程设计中,当出现距离过长的问题,混凝土的车内震动时间也就相对较长,容易发生混凝土原材料离析的现象,这种问题会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而且,在预拌混凝土运输控制中,应该结合工程施工状况,缩短施工时间,并逐渐减少转运次数,保证卸料的及时性。原材料运输以及泵送控制的状况下,也应该适当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并控制水化热放出的速度,保证预拌混凝土泵送处理的持续性,一般情况下,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h,在夏天材料运输中,应该避免阳光直射在输送管之上,保障材料运输的质量性。2.4预拌混凝土施工控制通过对混凝土施工状况的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作为一项材料科学以及施工技术紧密结合的内容,预拌混凝土质量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施工的整体价值,通过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可以结合施工现场的状况,进行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以及物理性能的分析,实现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为现代施工控制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通常状况下,在预拌混凝土施工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内容:第一,施工单位在施工设计中,应该结合混凝土施工状况,进行组织方案的设计。工程浇筑之前,施工单位应该结合混凝土现场施工状况,进行组织方案的实施。第二,浇筑之前,应该向混凝土搅拌站做出技术交底工作,预拌混凝土在达到现场之后,应该确定施工部位,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分层较注重,需要保障下层初凝的合理性,并结合连续分层浇筑的方法,提高混凝土施工控制的有效性。第三,在混凝土浇筑中,应该按照输送管距离由远而近、由低处向高处浇筑的原则,进行混凝土离析的处理,保证施工裂缝问题的有效处理。3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进行施工方案的完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促进现代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通常状况下,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应该结合原材料控制理念、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运输及泵送控制理念、预拌混凝土施工控制等方案,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为现代工程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保障。(来源:《广东建材》.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