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保护与利用2022年第2期含钙镁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nb.ifeng.com/a/20191105/7860025_0.shtml

封面附图说明:ATMP抑制剂用于从白云石中浮选分离菱镁矿的吸附模型(陈旭东、刘文刚提供)

含钙镁矿物的分选及材料化应用

含钙矿物浮选过程中Ca-油酸胶体捕收剂的作用机理

孙文娟,韩海生,王舰,程永彪,王若林,穆迎迎

摘要:研究了油酸钠浮选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过程中Ca-油酸[Ca(OL)2]胶体的存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溶液化学计算表明,三种含钙矿物溶解的钙离子可以与油酸阴离子反应生成Ca(OL)2胶体,并且在碱性条件下作为溶液中的主要组分存在和发挥作用。纯矿物试验结果表明,Ca(OL)2胶体对白钨矿和萤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强,对方解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弱。Ca(OL)2胶体吸附后的三种矿物表面疏水性差异增大,白钨矿、萤石表面疏水性强于油酸钠作用后,而方解石表面疏水性弱于油酸钠作用后。Ca(OL)2胶体在白钨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当pH9.0时存在一定的静电吸附作用。油酸钠浮选含钙矿物过程中除油酸阴离子直接作用于矿物表面的路径外,存在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用路径:钙离子与油酸阴离子在溶液中首先生成Ca(OL)2胶体,Ca(OL)2胶体在溶液中迁移至矿物表面发生吸附。

新型捕收剂浮选云南个旧矽卡岩型白钨矿试验研究

陈明波,宋宝旭,赵荣,袁强,姚乐

摘要:以云南个旧卡房矽卡岩型白钨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原工艺GY-10捕收剂浮选体系下钨总回收率偏低的问题,为提高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应用新型白钨矿捕收剂KF-1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浮选后,钨常温粗选碳酸钠、水玻璃和捕收剂用量分别为g/t、g/t和g/t,钨加温精选温度为85℃,保温时间为1h,钨加温精选氢氧化钠、水玻璃和捕收剂用量分别为g/t、1g/t和3g/t,最终获得了钨精矿品位55.65%、钨回收率为77.35%的技术指标,与GY-10相比,钨总回收率提高了14百分点,实现了卡房矽卡岩型白钨矿的高效综合利用。

白钨矿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李小康,张英,管侦皓,杨虎

摘要:白钨矿浮选的难点主要是与含钙脉石矿物的分离,要实现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分离,就需要做到白钨矿的选择性捕收,以及对含钙脉石矿物的选择性抑制。文章分析了白钨矿浮选的难点,从浮选药剂作为切入点介绍了相关捕收剂和调整剂的开发现状、作用机理、药剂组合和实际应用,客观评价了各类药剂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未来白钨矿浮选药剂的发展,旨在实现白钨矿高效浮选富集、降低生产成本、减小环境污染。

金川硫化铜镍矿酸性介质中新型浮选药剂体系研究

李博文,阳恒,程少逸,高志勇,曹建

摘要:金川硫化铜镍矿含镁硅酸盐脉石含量高,泥化后通过异相凝聚和机械夹带影响精矿镍、铜金属的富集。相关研究与国外的工业实践证明,酸性介质浮选能促进含镁硅酸盐脉石的分解,显著提升硫化铜镍矿中有用矿物的回收,降低精矿氧化镁含量。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缺乏与酸性介质浮选匹配的药剂体系。对此,以Ni品位0.42%、Cu品位0.32%的金川某生产车间二段浮选给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适合的新型药剂体系,并利用起泡剂测试装置对比分析了不同起泡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4的酸性浮选条件下,以异丁基黄原酸钠为捕收剂、Z-为辅助捕收剂和松油醇为起泡剂,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和两次扫选,可获得Ni回收率58.92%、Cu回收率45.60%、Ni品位3.54%和Cu品位2.03%的精矿产品。与现场药剂体系相比,精矿Ni、Cu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54、24.40百分点,MgO含量降低了0.94百分点。新药剂体系全面提升了金川硫化铜镍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镍黄铁矿与蛇纹石浮选分离中有机抑制剂的机理研究进展

孔令宇,吕晋芳,魏民,郑永兴

摘要:蛇纹石是一种富含镁的硅酸盐矿物,常与镍黄铁矿共伴生。在镍黄铁矿浮选过程中,蛇纹石的上浮会造成镍精矿中镁含量超标,从而影响镍黄铁矿的冶炼。介绍了蛇纹石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剖析了蛇纹石难以抑制的原因,阐明了常用有机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类、壳聚糖、瓜尔胶及组合药剂对蛇纹石的抑制机理。

耐低温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内蒙古某高含泥石英型萤石矿试验研究

谭欣,肖巧斌

摘要:对内蒙古某含CaF.14%、SiO.59%、CaCO31.68%的高含泥石英型萤石矿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进行了中矿顺序返回和精选I中矿扫选后抛尾两种原则工艺流程的闭路试验研究,萤石粗选时,采用碳酸钠作调整剂,水玻璃作抑制剂,耐低温的改性脂肪酸类BKB作捕收剂将萤石矿物浮出,获得萤石粗精矿;萤石粗精矿再磨后,采用酸化水玻璃作抑制剂8次精选,得到萤石精矿。通过中矿顺序返回和精选I中矿扫选后抛尾两种试验方案的工艺流程和闭路试验指标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精选I中矿扫选后抛尾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CaF2品位97.68%、CaCO3品位0.55%、SiO2品位1.38%、CaF2回收率95.72%的萤石精矿。新工艺实现了矿石中萤石矿物的高效回收。

我国萤石资源及选矿技术进展

李育彪,杨旭

摘要:萤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化工、冶金、光学等领域。我国萤石资源储量丰富,但贫矿多、组成复杂、选别难、综合利用率低。概述了我国萤石资源的储量、分布、成矿成因及开发利用现状,在分析萤石晶体结构、致色机理等性质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萤石选矿工艺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萤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低温浮选药剂、矿浆难免离子的影响等萤石选别关键技术难题,最后针对我国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我国萤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

胺类捕收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闫雅雯,罗惠华,赵军,刘宇桐,张振翼

摘要:胺类表面活性剂是矿物浮选常用的一类阳离子捕收剂,详细阐述了胺类药剂在磷矿、铝土矿、铁矿以及菱镁矿和氧化铅锌矿浮选中的应用,分析了胺类药剂对矿物表面的电性影响与吸附性能,并且对不同碳链长度、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取代基位点的胺类捕收剂进行对比。评述并总结了胺类捕收剂的实际应用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胺类药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中低品位磷矿脱镁技术研究进展

杨晓健,胡国涛,王诗瀚

摘要:近年来,随着磷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可直接使用的高品位磷矿资源开发殆尽,目前我国磷资源多为难选的高镁胶磷矿,过量镁杂质对磷化工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磷矿脱镁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磷矿中镁杂质对磷矿石加工产生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浮选法、浸出法和高温煅烧法在磷矿脱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脱镁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指出虽然浮选法可脱除大部分镁,但难以深度脱除,因此可采用浮选法与浸出法或高温煅烧法等联合工艺实现镁的深度脱除,并提出今后磷矿脱镁技术的研究应向复合型、经济环保型方向发展。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磷灰石与钾长石浮选分离中的捕收作用与机理

俞豪勇,朱阳戈,李松清,胡晓星

摘要:为了有效去除磷灰石中的长石矿物,考察了季铵盐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捕收剂时磷灰石与钾长石的浮选行为,并采用Zeta电位、微量热、XPS、红外光谱和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药剂在矿物表面的选择性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值为5~11区间,DTAB对钾长石具有优异的捕收性能,而磷灰石可浮性较差。在DTAB用量为3×10-5mol/L、pH=9.0时单独浮选钾长石与磷灰石,二者的回收率分别为93%和2%。针对磷灰石与钾长石质量比31的人工混合矿,利用DTAB可以获得P2O5品位34.85%、回收率91.46%的磷精矿,其中Al2O3含量为1.52%,表明DTAB可以实现钾长石和磷灰石的选择性分离。机理分析表明,DTAB可以通过静电作用的方式选择性吸附在钾长石表面,其在钾长石表面的吸附能力和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在磷灰石表面,从而实现了二者的浮选分离。

组合捕收剂浮选回收云南某铁尾矿中的磷

汪洋,唐敏,黄宋魏,王东,吴艳,牛晓英

摘要:为了回收利用云南某钙硅质铁尾矿中的磷(P2O5含量18.56%),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石蜡皂+油酸钠组合捕收剂增强了捕收能力,改善了泡沫状态。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mm占70%、pH值调整剂Na2CO3用量4kg/t、抑制剂水玻璃用量2kg/t、组合捕收剂氧化石蜡皂+油酸钠用量1.6+0.4kg/t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中矿顺序返回的工艺流程,得到了磷精矿P2O5品位为28.32%、回收率为61.46%的浮选指标。本研究对该类含磷铁尾矿中磷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新型捕收剂浮选回收白云鄂博选矿厂尾矿中的白云石

江峰,刘剑飞,任慧,葛文成

摘要:为实现白云鄂博尾矿萤石选别后尾矿中白云石的综合回收,以白云鄂博尾矿中萤石与白云石分离粗选尾矿为浮选给矿,进行了新型捕收剂DWZ-2、水玻璃用量条件试验及浮选闭路试验。结果表明,以DWZ-2为捕收剂,以水玻璃为抑制剂,采用一段粗选四段精选工艺流程闭路浮选所得精矿中白云石含量83.62%、回收率80.49%,SiO2含量为0.86%,SiO2的去除率为84.10%,其白度为45.7%。因此白云石改性后具备成为深色橡胶填充材料制备原料的可能性。该研究对于提高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尾矿的排放量、减轻环境压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抑制剂在菱镁矿和白云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机理

陈旭东,刘文刚,彭祥玉,孙文瀚

摘要:如何利用高效分离抑制剂实现白云石与菱镁矿的有效分离是含钙型菱镁矿矿石加工利用的研究重点。本文在油酸钠(NaOL)体系下,以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为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其对菱镁矿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Zeta电位、接触角、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揭示了ATMP在两种矿物表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针对菱镁矿与白云石质量比41的人工混合矿,在pH=10、NaOL用量为60mg/L、ATMP用量为20mg/L时,可获得MgO品位43.98%、CaO品位3.30%、MgO回收率91.18%的菱镁矿精矿,分选效率达91.18%。ATMP可强烈抑制白云石,而对菱镁矿的浮选几乎没有影响。ATMP通过与白云石表面的Ca位点强烈作用,占据白云石表面活性位点,并通过静电排斥作用阻碍NaOL在白云石表面吸附,进而扩大了菱镁矿和白云石表面疏水性能的差异,实现了对白云石的选择性抑制。

螯合抑制剂BAPTA在菱镁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机理

印万忠,孙浩然

摘要:由于菱镁矿和方解石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故通过浮选较难实现二者的有效分离。BAPTA作为一种Ca-选择性螯合剂,被用以改善菱镁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油酸钠体系下,BAPTA能选择性地抑制方解石上浮,且在矿浆pH值11.0、BAPTA用量30mg/L和油酸钠用量mg/L的条件下,可较好实现菱镁矿(回收率91.06%)与方解石(回收率7.37%)的浮选分离。利用Zeta电位、FTIR和XPS等检测方法研究了BAPTA的选择抑制机理,结果表明,BAPTA能选择性地与方解石表面的Ca发生反应,吸附并罩盖在方解石表面,阻止油酸钠在方解石表面吸附,消除油酸钠给方解石带来的零电点负移的影响,但BAPTA对菱镁矿表面的Mg作用较小,故对菱镁矿吸附油酸钠的影响较小。

菱镁矿石的分选提纯及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徐勇强,张真兴,白雪杰,师吉兰,王海锋

摘要:菱镁矿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矿产之一,随着菱镁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优质菱镁矿石开始短缺,而大量低品位菱镁矿石被丢弃,加强低品位菱镁矿石的分选提纯,以及对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十分必要。综述了浮选法、化学处理法两种菱镁矿分选提纯方法,尤其详细阐述了浮选药剂、浮选工艺、化学处理方法等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菱镁矿制备优质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的研究进展,为菱镁矿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菱镁矿气泡模板法制备三水碳酸镁晶体及其生长机理

刘珈伊,王余莲,时天骄,王琪浩,朱益斌,张俊,于雨,袁志刚

摘要:以菱镁矿为原料,采用气泡模板法制备三水碳酸镁(MgCO3·3H2O)晶体,探究CO2、空气、N2三种气泡对晶体物相组成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O2、空气、N2辅助下,所得产物为形貌不同的三水碳酸镁晶体,N2气泡对产物形貌具有调控作用。当通入尺寸为1μm的N2气泡60min时,获得光滑棒状与放射状晶体;N2气泡通入时间为min时,产物为多面体状与放射状晶体。N2气泡充当泡界模板,晶体沿着气泡表面生长形成新的棒状三水碳酸镁分枝,最终构筑成不规则多面体状和放射状三水碳酸镁晶体。

酸/热处理对海泡石吸附甲醛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梁凯,罗莹华,彭美勋,赵宏伟

摘要:为再生海泡石的甲醛吸附能力,分别对经质量分数15%盐酸于60℃搅拌8.5h和于~℃热处理5h的海泡石进行甲醛静态吸附研究,并结合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热重、BET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海泡石基本保持良好的甲醛吸附性能,但酸处理和≥℃热处理均显著降低海泡石的甲醛吸附性能。推测海泡石相的结晶水对甲醛形成化学吸附,而其沸石孔洞为主的结构微孔有利于物理吸附的甲醛占位。酸处理使海泡石中大量的Al3+和Mg2+被H+取代,使原本与Mg2+结合的结晶水脱失,结构层拆解,其微孔面积则因结构微孔坍塌而显著减少,从而严重降低其甲醛吸附量;而经≥℃热处理后,海泡石相的全部结晶水不可逆脱出,全部结构微孔坍塌消失,甲醛吸附能力消失。该研究支持海泡石通过合理温度的热处理消除吸附的甲醛并再生吸附功能持续去除空气中的甲醛。

矿物加工工程

钼铅分离废水中有机抑制剂的光降解及废水回用试验

钟在定,吴桂叶,陈丽娟,姚辉,王辉,王一清

摘要:针对钼铅分离抑制剂在废水中残留导致回水利用困难的问题,将光敏感型抑制剂LM应用于钼铅分离,并进行了分离废水中抑制剂的降解动力学研究。采用光照降解,分别研究了太阳光照射、紫外光照射等不同光源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光与紫外光光源均能激发LM抑制剂的分解程序,最终降解率均能达到99.9%以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pH值对钼铅分离废水中LM抑制剂的降解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下降解率加快。经过浮选试验验证,与清水相比,光降解后的选矿废水钼铅分离指标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直接回用,采用该抑制剂有利于钼铅分离的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安徽白象山铁选厂一段球磨优化及离散元仿真模拟分析

任英东,肖庆飞,石贵明,谢浩松,张志鹏

摘要:针对安徽白象山铁选厂一段球磨指标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对矿石进行力学性质测定、球磨机给矿筛分,按照段式球径半理论公式初步确定推荐方案为m(Φ60)m(Φ50)m(Φ40)m(Φ30)=,设置偏大及偏小方案作为对比,通过磨矿对比试验得出,推荐方案较现场方案+0.15mm级别产率下降11.24百分点,(-0.15+0.10)mm、(-0.+0.)mm级别产率分别提高6.55百分点、9.88百分点,磨矿技术效率提高7.57百分点;离散元仿真结果表明,推荐方案法向碰撞能量较现场方案仅降低4.15百分点,切向碰撞能量较现场提高69.04百分点,综合比较推荐方案全面优于现场方案。

四川某石英砂除铁降钛提纯新工艺研究

莫非,孙春宝,邹安华,徐开荣

摘要:为了去除四川某石英砂中的Fe和Ti杂质,提出“重选—浮选—酸浸”的提纯新工艺。石英砂先经重选和浮选进行预选除杂,再经两段酸浸实现精选提纯。重选采用螺旋溜槽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去除部分含Fe和Ti重矿物,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去除主要含Ti矿物金红石。经选矿除杂后的石英砂在70℃下,经一段盐酸3mol/L+醋酸1mol/L+氢氟酸0.5mol/L、二段盐酸3mol/L+硫酸1.5mol/L各酸浸2h得到最终石英砂精矿。精矿中SiO2含量提高到99.92%;Fe和Ti的含量分别降至0.%和0.%,Fe和Ti的综合去除率分别达到91.80%和71.43%。该工艺对四川某石英砂的除铁降钛、深度提纯具有显著效果,对类似石英砂矿石的高效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鞍千预选混磁精矿搅拌磨细磨—磁选—反浮选工艺研究

范喜杰,韦文杰,徐冬林,李慧,张淑敏,刘杰,李艳军

摘要:随着鞍千入选矿石性质的变化,原有的工艺流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选精矿品位低、浮选尾矿损失大等。针对鞍千半自磨—湿式预选的混磁铁精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并确定了搅拌磨细磨—磁选—反浮选短流程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混磁精矿中铁品位为42.91%,主要含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其他金属矿物为少量黄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与脉石矿物结合形成的连生体含量较多,且在细粒级中分布率均较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搅拌磨细磨—弱磁选—弱磁尾矿强磁选—强磁精矿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的工艺流程,弱磁精矿和反浮选精矿合并得到的综合精矿TFe品位67.68%、回收率91.88%,综合尾矿TFe品位为8.83%。本研究对于鞍山式赤铁矿石流程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矿物材料

斑岩型铜尾矿制备连通孔陶瓷透水材料的试验研究

赵庆朝,李伟光,李勇,朱阳戈,刘海营,许太胜

摘要:以斑岩型铜矿尾矿、高岭土、玻璃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连通孔陶瓷透水材料。研究了骨料配比、结合料用量、成型压力和烧成制度对连通孔陶瓷透水材料抗折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当m(铜尾矿)m(高岭土)m(玻璃粉)为、成型压力为1MPa、烧成温度为1℃、保温时间为90min时,工艺流程最佳。此时,连通孔陶瓷透水材料抗折强度为3.9MPa,透水系数为2.7×10-2cm/s,劈裂抗拉强度为3.7MPa,耐磨性磨坑长度为25.2mm,抗冻性为D50。

低品位金红石精矿对钼尾矿制备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阎赞,王想,王闻单,李峰,叶媛媛,殷旭良,郑子龙,刘明宝

摘要:以陕西某钼尾矿为主要原料,低品位金红石精矿为成核剂,采用烧结法制备钙长石和透辉石相微晶玻璃。探讨低品位金红石精矿加入量对钼尾矿微晶玻璃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品位金红石精矿的最佳添加量为8%,此条件下所得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为.3MPa、86.1MPa,体积密度为2.93g/cm~3,耐酸、耐碱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19%、0.16%。研究成果可为钼尾矿及低品位金红石精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矿山环境

某金矿区下游土壤基于重金属化学形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源解析

魏浩,朱苏加,徐良伟,贾文茹,李炜

摘要:为定量评价某金矿对下游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风险评价编码法,从重金属总量及化学形态两个维度来评价土壤的生态风险,并在分析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与次生态、原生态相关性基础上,应用Pb同位素比值示踪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随着与矿区距离的增大,除Cr外土壤中重金属大致逐渐减弱。土壤重金属总体呈现低风险。Cd具有较高的单项系数(均值72.50),但其有效态占比较低,集中在10%~17%,而Pb虽然总量较少,但具有较高的有效态占比,集中在15%~30%,Pb、Cd元素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应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