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中国碱激发胶凝材料生产技术与发展前景报告(版)》显示:所有因与碱溶液拌合而能够凝结硬化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都可以称为碱激发胶凝材料。碱激发胶凝材料已有数十年历史。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减小温室效应的需求,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研究在世界各地急剧增加,成为水泥混凝土领域的研究热点。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再次开展了碱激发胶凝材料商业化生产的尝试,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制备建筑砌块和加固不良土体等;也用于道路基层材料。
碱激发胶凝材料已发明了数十年,研究热情也很高,已掌握了其反应机理,了解其基本性能发展规律。虽然这种材料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但是却一直不能推广,大规模应用,迄今只有少量示范性工程案例。
阻碍碱激发胶凝材料广泛应用的几个因素如下:1.硅酸盐水泥的原料丰富易得,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原料来源受限;2.碱激发胶凝材料缺乏适应性良好的外加剂;3.硅酸盐水泥历史悠久,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应用案例少;4.混凝土标准均以硅酸盐水泥为依托,碱激发胶凝材料的使用不符合现行混凝土标准;5.碱激发胶凝材料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和标准缺乏;6.使用硅酸盐水泥制备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准则所依据的混凝土微观结构行为假设不适用于碱激发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
国内碱激发胶凝材料以铝硅酸盐固废为主要原料,占比可达90%以上,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在性能(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已经日渐成熟,可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国务院发布了《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3号),在“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章节,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这是“低碳混凝土”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务院颁发的重磅文件之中,意味着低碳混凝土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将承载起更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