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恩
在4月22日晚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后的外交部媒体吹风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就中美在气候领域的合作作出进一步阐述。
他指出,两国在8个优先领域取得了共识,并且开始采取行动:工业和电力领域脱碳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增加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气候韧性农业、节能建筑、绿色低碳交通、关于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合作、关于国际航空和航海活动的排放合作以及其他近期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减少煤油气的排放。
解振华还说,在合作对话的基础上,中美将在合适的时间建立正式的合作渠道,也不排除建立气候变化的联合工作组。上周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并共同发布《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解振华提出的8个优先领域是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不同路径,又相辅相成,其中电力领域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碳排放“大户”,占全球碳排放份额的40%以上,而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煤电占中国发电量比重仍在60%以上,这一比例在美国约为19%。在环境危机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又不能满足巨大电力需求的情况,碳排放量更低的天然气成为一个折中选择。年美国天然气发电占比达到40%。虽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少45%,但本质上仍是一种化石燃料。
因此要在不伤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电力行业脱碳,只能依靠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据中国制定的“30碳达峰、60碳中和”目标,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从20%提升至25%,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要在“十三五”规模上大幅度增加。而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目标是要在年实现%无碳发电。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9日在讲话中提到,中国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专利,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商和出口商。而中国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也需要美方开放清洁交通、氢能、储能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合作限制。双方在技术上拥有广阔的合作潜力。
工业部门脱碳则意味着走向电气化,轻工业中的锅炉、重工业如钢铁业的高炉都将逐步被电炉取代。
碳捕获、应用和封存(CCUS)也是工业部门碳减排的重要技术。以水泥生产为例,水泥工业本身是高耗能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中碳酸盐分解也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大约产生千克二氧化碳。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技术手段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通过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将其运输至储存地点,再用于和氢气一起用于生产碳氢合成燃料,或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用于工业品生产,这样一来就实现了“碳循环”,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绿色低碳交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年,交通运输部门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占比29%。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也占全国终端碳排放10%至15%左右。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在过去10年的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
推广电动车是实现低碳交通最直接的方式。拜登提出的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中就拨出亿美元支持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包括建50万个充电桩、税收减免、生产补贴等。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截至年底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约万辆,同比增加约90万辆。
除了汽车外,民航业、海运业也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国际航空和海运的流动性特征要求更深入的国际合作,例如飞机和船舶在多国领空及公海上空产生的排放如何计算和予以管制。
建筑供暖、制冷、照明、烹饪同样需要转向电气化,还可以在建筑表面安装光伏设备,自发自用。
农业部门同样也是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更多是甲烷和氧化亚氮,主要来自化肥施用、大田种植、大牲畜养殖等。
与此同时,农业部门也是唯一一个能共从净排放转为净吸收的领域。借助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通过耕地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减量、畜禽粪污和废弃物资源化、种植多年生作物覆盖土壤等措施,农业部门将成为减排固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