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废气开闭器可拆式保温套

保温技术方案前言本方案主要针对-℃开闭器保温而设计的一种能重复使用的快速拆装式保温结构。介绍了保温结构形式,分析了可拆式结构的可行性。技术要求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当环境温度为27℃时保温层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保温层表面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加22℃。对于防烫伤保温,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保温需做到防静电耐腐蚀防老化易擦洗。设计方案现场保温温度为-℃,保温层采用1cm纳米气凝胶毡,内层及外层采用4㎝硅酸铝保温棉,贴壁内层包裹材料为耐高温高硅氧布(长期使用可耐℃高温),外层包裹材料为硅基玻璃纤维布涂敷布(易擦拭,防腐蚀,防静电,防老化),缝纫线为芳纶钢丝线。设计计算过程1、计算条件a.设定环境温度为25℃,阀门模型简化为直径D1=20cm的圆柱体,针对圆柱体侧面径向散热进行模拟计算;b.保温层外表面与环境热交换方式选取为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换热系数选取h=5W/(m2·K);c.工况选定内部阀门表面温度为℃℃,材料导热系数λ纳米=0.(W/(m·K)),λ硅酸铝=0.(W/(m·K));d.为保证达到最好保温效果,最里层为低导热系数的纳米材料。由于工况温度偏高,最内层为1cm纳米材料,d1=0.2m,d2=0.22m,t内部-t表面=-50=,代入方程(1)(2)中联立方程(1)(2)求解保温材料总直径d3图为化简方程及函数图坐标A即结果保温材料总直径d3=0.30m,可以得出保温材料总厚度为δ=(d3-d1)/2=5cm,其中δ纳米=1cm,δ硅酸铝=4cm总结为保证在更高温度下依然能满足表面温度的要求,保温材料总厚度要保证在5㎝以上,同时最里层应加1cm的纳米材料。材料选用

首先依据设计图纸放样及厚度设计进行下料裁切,缝制时采用钢丝缝纫线进行双重缝制(先缝制两个相邻的边),其次按照保温厚度及对应的材料进行填装保温材料,再次进行闭口缝制。最后质检员依照图纸放样对尺寸及厚度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加装标识牌进行独立防水包装、入库。(标识牌包含编号、公司logo等信息,可根据标识牌上的编号在布局图中可查询到所处位置、尺寸、厚度等信息,不仅方便安装也方便在日后破损时重新加工)。

外观设计方案

根据现场情况及图纸技术支持,外观设计整体为白色,保温套分为上下两部分方便拆装,接缝处设计为错缝搭接将热缝覆盖,避免对流产生的热损失及防止人员误碰导致烫伤。

外观3D模拟图

需要保温部分标示(红色部分为保温部分)

现场测绘后车间生产/与现场配做方式在生产周期、安全性、经济性方面的对比。

对比项目

工厂化生产

现场配做

产品设计

现场测量后,将数据还原、建模,并模拟保温后外形,可预见未知障碍,并做及时修改设计,同时在生产时可准确的将障碍点预留出来。

无产品设计过程,量一层做一层,然后试装,再测量第二层尺寸,再制作,以此类推

原材料运输隐患

工厂化生产,原材料统一成批次采购,检验合格后统一入库保管,可最大限度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可及时剔除、更换。

原材料在运输途中极易遭受雨淋侵害,保温材料一旦雨淋将失去保温性能,如再次补发材料,便延长了生产周期。

现场工器具的保障

在工厂内有充足的工器具可供使用,对生产进度也是有力的保障

现场生产工器具数量有限,一旦工器具故障,便增加了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

测量、设计(2工作日)后,即可安排生产(5个工作日),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生产。

现场生产受具体工况约束,受季节约束,生产周期不定,快则7日,慢则半月,甚至更久;我公司早期也经历过现场制作,毕竟材料、设备是在现场,有时候制作完一层,无法试装,便不能测量第二层尺寸,更不用提生产。对于检修机组,现场环境要求更是严格,在机组开缸检修时,是不允许现场生产的,以避免粉尘落入缸体内。

文明生产

工厂化生产,对业主现场无任何影响。

现场生产会出现玻璃纤维及废料污染环境的现象,无论是对现场还是对施工人员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安全

工厂化生产,在特定区域(保温车间)生产,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切实可控。

现场生产会出现多工种交叉作业,现场工况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成品保护

对于制作完毕的可拆式保温块,我们均是采用防水独立包装、入库,待安装时,整体发货至现场,便于保存、储放。

现场生产后的保温块只能堆放在特定区域,并用彩条布进行遮挡,容易二次污染。

经济性

工厂化生产,技术研发、设计投入较大,人工投入相对减少;对于检修机组可缩短检修周期。

人工投入较大,运输成本提高,施工周期较长,对于检修机组来说施工周期紧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