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持续发展人民资讯

本报记者王文胜通讯员陈菖明   近年来,在市国资委的指导下,桂林鲁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服务民生、创新发展思路,以工业废渣生产绿色生态水泥,为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随着国家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水泥企业准入门槛提高,对新建企业规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这样的形势下,年,经市国资委重点扶持,桂林鲁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在永福县苏桥经开区成立。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利用电厂工业废渣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立企之本。然而公司成立初期,由于技术、设备限制,水泥生产线对工业废渣(炉底渣、粉煤灰、脱硫石膏)使用量不高,湿物料脱硫石膏不能单独使用。同时,磨机粉磨效率低、电耗大、料耗高,不仅较大程度影响企业规模发展、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瓶颈,还将面临被淘汰窘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突破“瓶颈”,公司党支部组织技术人员,对新科技新工艺进行广泛探索和尝试。年,公司与桂林理工大学和桂林宝利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课题,对上述两单位联合开发的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进行技术应用示范。   公司总经理、硅酸盐工程专业工程师孟光月担任公司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课题应用方案并组织实施。具体从水泥绿色制成角度出发,开展生态水泥的高效节能粉磨技术、机械—化学共激发技术、湿粘物料配料技术及生产线优化设计等技术应用推广。   通过系列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提高了生态水泥制造过程中能效比以及电厂工业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率,以较低成本实现节能、利废型生态水泥的工业化制造以及制造效益最大化。同时,对脱硫石膏使用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确保脱硫石膏能长期稳定使用。系列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不仅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还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目标。   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泥工业是世界上公认的耗能大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每生产一吨水泥需要粉磨的各种物料达3至4吨之多。粉磨生料、熟料和原煤等电能消耗占工厂总电能消耗的70%。   为进一步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年,该公司投资万元实施水泥粉磨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新增的主机设备辊压机是一种高效粉磨设备,具有明显节能增产效果,能进一步提升水泥产能、降低能源消耗。   项目竣工后,降低吨水泥电耗、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公司水泥产能从60万吨增加到万吨。经过优化设计、应用新技术和投资技改等发展环节,逐步建成综合利用电厂工业废渣资源生产生态水泥循环经济项目。   该公司利用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生产的32.5复合硅酸盐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及32.5粉煤灰水泥,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成为全市第一家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绿色生态水泥的建材企业。   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持续发展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党组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切实增强担当精神,贯彻落实争先精神、求新求变精神,带领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高质量发展行动上来,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公司持续利用科技进步,改进和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能,逐步将生态水泥循环经济项目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开发新项目,创新发展,年投资万元建设一条年产3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进一步拓宽循环经济路子,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