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迎来年的春节,似乎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在中国所有的历史古城中,一直都有一句话:“西安年,最中国”整个西安都是张灯结彩、一派繁荣,但在这样祥和的氛围中,我们作为仿制艺术品的“终结者”,也想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似乎大部分人都认为艺术远离生活,工薪阶层接触不到,艺术品都是高端人群享受的。工薪人士
就是柴米油盐,就是那点琐事。但小编发现这几年中国的文化产业振兴,全国中小学都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汉服兴起、笔墨纸砚从新加入课堂(个人在10岁以前还学描红,之后就再也没有)、民间的收藏也逐渐有了意识,老百姓有了闲时间、闲钱去古玩城转转,很多人从一开始新奇,到喜欢;发现很多时候不但自己捡不到漏,还被仿品搞得七荤八素,那么小编个人在没有加入艺术品司法鉴定之前,也从事了4年的现代艺术品、收藏品的行业,深谙其中的门道,今天就带大家去看看,那些在文物大省的故事。
今天的要写的是中国古瓷鉴定经验方法,第一篇《青花圣地景德镇》
从年起至今,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藏爱好者和非专业的民间研究者,我们每年都要到景德镇去“朝圣”,有时一年去两次。道理很简单,研究周秦汉唐要到陕西关中,学习元明清青花瓷必须去景德镇!那里的古瓷专家,那里的制瓷工匠,那里的古窑遗址,那里的制烧工艺,那里的古瓷标本,那里的仿品赝品,都是学习研究古瓷知识最好的老师。值此公元年,“瓷都”以宋真宗“景德”年号“命为镇名”千年之际,我们以对景德镇青花始源问题的拙文一篇,献给心中的圣地。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马广彦釉下青花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年文明的重大贡献,但它究竟创烧于唐代还是创烧于元代?它的发源地是河南巩县还是江西景德镇?它的釉下彩技术和绘画风格是不是对唐长沙窑的移植?为什么它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地迅速成熟?进口“苏麻离青”料来自南亚还是来自西亚?在这些问题上古陶瓷界的众多著述中都有分歧,笔者不揣“水平业余”,提出一些看法班门弄斧。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马广彦一、青花瓷概念有严格的科学界定
讨论青花瓷的起源,首先要对“青花”这个瓷器品种做出科学的界定,在界定上含混不清,论点论据难免南辕北辙、各执一词。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的《中国陶瓷史》说:“‘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说:青花是“瓷器高温釉下彩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用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ー次烧成。”这两部书都是组织国内知名古瓷专家集体编写的,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根据以上定义青花瓷有三个必备条件或基本特征:(1)以氧化钴为绘画的呈色彩料。(2)彩料直接绘于生胎胎面后再罩以透明釉。(3)施釉后的生胎、生料和生釉在°C左右的
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指景德镇和德化青花瓷,云南青花瓷成瓷温度较低)
二、河南巩县窑。唐青花。同长德镇元青花没有渊源关系
自从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发现一片白釉蓝彩瓷枕残片后,古瓷研究者相继发现一些类似“青花”的器物:如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藏的唐代白釉点蓝彩三足罐;美国波士顿泛美艺术馆藏的“青花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藏的“青花鱼纹罐”,年至今在扬州一些工地陆续发现的有蓝彩纹饰的唐代巩县窑白釉碗、盘及执壶等残片残件;还有印尼海域沉船上类似的蓝彩瓷器,等等。以上这些实物都被认作是巩县窑唐青花”,并且据此把中国青花瓷的起源时代从元代中期向前提早到年前的盛唐时代。巩县窑唐青花也就被认作是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始祖。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马广彦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委员:马广彦
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认同。经对扬州出土的“唐青花”枕面残片和执壶残件上手观察,并研究了西安出土的唐白釉蓝彩碗实物,我们认为,巩县窑所生产的被人们认作“唐青花”的器物,是两种烧成温度不同的“釉中彩”蓝彩器,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青花瓷器。其中一种蓝彩器是亚高温白釉釉中彩”蓝彩瓷器(比高温瓷器成瓷温度低,但比中温瓷器成瓷温度高),这种瓷器是在生坯上施化妆土,在°C一°C之间烧成素胎,然后罩以透明釉,待釉干以钴料绘画纹饰后在不高于素烧温度的亚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这种瓷器胎骨虽已瓷化,但因使用高铝质粘土制胎,胎质欠致密,有微生烧现象,因之瓷化程度不高,远逊于景德镇瓷器。且因两次烧成,胎釉结合不牢固,极易剥釉。其白釉透明且玻化现象明显(似玻璃而实非玻质)是因当时使用石灰釉所致(图1)。另一种蓝彩器是低温白釉釉中彩。蓝彩器,这实际上是巩县窑生产的低温唐三彩釉陶的一个品种——单色蓝彩器。它是在胎体表面施白色化妆土,素烧后上白釉,再在釉上用加入铅的低温钴蓝料点彩或绘画(有时在蓝色花纹中以黄彩点缀),然后人窑在°C氧化焰中烧成(图2)。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马广彦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委员:马广彦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马广彦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委员:马广彦
这两种巩县窑产品尽管烧成温度不同,前者为瓷后者为陶,但一个共同点是,所有的蓝色纹饰都是在釉上施氧化钴料,在烧成过程中彩料熔融后沉入釉中,在一定温度下钴料分解而而呈色由黑变蓝。由于有熔融后的釉面玻璃质的封闭作用,在制氧环境下不能被二次氧化变黑,就成为青花一样的蓝色美丽纹饰。因此,它们虽然从制作工艺程序上看是釉上施彩,但从烧成后彩釉层面关系上看,实际上都是“釉中彩”。而釉下彩的青花瓷是将钴料直接画于生胎表面,罩釉后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因而青花瓷的钴料由于干燥生胎的气孔吸附作用,都有渗入胎面并在烧成后与之牢固结合、熔在一起的特点,即使因窑温较高有部分彩料分子在气泡的“运送”下向釉中晕散甚至烧飞,但彩料和胎面熔合的“根”是不断的,彩、胎之间不会有釉层存在。而“釉中彩”从断面上看是彩料夹在上下两层釉中间,彩与眙面中间有釉层相隔。(图3)
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马广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