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玻璃器皿行业才告别手工作坊,

从年清王朝灭亡到年新中国建立前,我国日用玻璃工业规模小,很多为小作坊,产量低、质量差,除个别企业为半机械化生产外,其他基本为人工生产,还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面临破产困境。

波西米亚风格

当西方日用玻璃走向机械化生产时,我国日用玻璃仍停留在手工业阶段,产品以仿珠宝、宝玉石以及装饰品、陈设品、收藏品为主,玻璃瓶罐、器皿等品种少,产量也很低。

花瓶配上鲜花十分的美丽

从20世纪初开始,重庆、上海、天津、大连等地相继建立了器皿厂,均为坩埚窑熔化,人工挑料,人工吹制。年保温瓶引入我国,进行生产。20世纪30年代青岛建立了晶华玻璃厂,从美国引进了林取(Lynch)六模制瓶机,生产玻璃瓶,这是我国日用玻璃第一个机械化生产企业。

展会上的国外企业

一些玻璃厂也在20世纪30年代小批量生产实验室用量杯以及药瓶、针管等医药产品。新中国成立前日用玻璃产量不足十万吨。

新中国建立后,日用玻璃科学技术与生产得到发展,基本上可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为恢复和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从年到现在,为飞速发展时期;

展厅一角

容器玻璃方面: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先后研制了风动六模解放20型制瓶机,四组、六组单滴料行列式制瓶机,以及相应配套的供料机,逐步实现了制瓶的机械化生产。

并在先后20年间引进了56台(套)成型设备,其中大多数为8组、10组双滴料行列式制瓶机,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30倍。

水晶茶台配水晶杯

器皿玻璃方面:

20世纪50年代研制了以滴块式供料的10工位压杯机,之后发展了工位的压杯机。年,还试制了薄壁制品成型机,并引进了H-28型吹制机及连续熔化铅晶质玻璃的电熔窑、酸抛光设备和器皿玻璃钢化生产线,批量生产了铅晶质玻璃制品,还采用多种表面处理和装饰工艺,增加了器皿玻璃的花式品种。

酒不醉人,人自醉

仪器玻璃方面:

年上海试制了九五料,它是一种耐热性较好的硼硅酸盐玻璃,后来又研制了耐热性更好的GG-17玻璃,使仪器玻璃的质量接近美国Pyrex玻璃水平。年德国援建北京玻璃仪器厂,设备全部从德国引进,年又引进日本先进技术进行改造,使玻璃仪器制造在生产规模、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琳琅满目的产品

保温玻璃方面:

年试制成保温瓶自动吹泡机,吹制瓶胆,以后又创造了卧式封口机和拉底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推广了薄层镀银新工艺,降低银耗量约1.9倍。

水晶佛像

新中国后玻璃器皿生产数据:

年日用玻璃总产量为10万吨;保温瓶.5万个;

年日用玻璃产量突破百万大关,达到.83万吨。

20世纪80~90年代为日用玻璃飞速发展时期,年日用玻璃产量为.89万吨,保温瓶万个;

年日用玻璃产量.60万吨;

年日用玻璃产量.75万吨,保温瓶产量.62万个;

年日用玻璃及包装容器产量.14万吨,比年增长.7%,年均增长18%,保温瓶产量.8万个,比年增长96.8%,年均增长14.5%。

年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产量万吨,累计同比增加6.34%;玻璃保温容器万个,累计同比增加31.13%。我国日用玻璃制品、保温瓶的产量和增长幅度均居世界首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