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叔解读苏州十四五规划有事问彭叔

今天这个文章发布的时间比较晚了,本来下午准备写的,结果临时有点事,主要我那大学同学和他老婆离婚了,跟彭叔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严重耽误了彭叔的时间,搞的彭叔只能晚上加班写了。本来要是不急的话彭叔还是可以先写其他的免费文章的,那个快,通常2个小时就写完了,这种规划文很慢,至少得5个小时了,所以拖到了这会。

苏州的规划还是蛮不错的,不亏全国最强的地级市,如果能把苏州的地位抬高一些,苏州将会是杭州最有力的竞争者,可惜苏州的城市级别太低了,唉。

苏州本来的规划全文大概是在7万字左右,彭叔提炼了一下大概有1万5千多点,内容包括苏州楼市未来五年最有价值的地方,苏州房价未来五年有没有机会上涨50%,苏州学区房还能买吗?苏州楼市的调控会增加吗?等等的。

现在开始进入正文:

第一部分:依旧是先说一下过去五年的成绩,再说一下当前的遇到的困难,接着再说一下年的任务,最后再说一下年的任务目标,不过苏州还多了一个,它把城市规划也放到了第一部分。

一、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预计为7%,实际完成是6%。苏州毕竟已经全国排名第六的大市了,所以GDP想要再往前进,会越来越难,没能取得排名也是比较正常的,不过这也能反应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苏州近几年的确有不少企业外流,导致苏州GDP下滑。

2、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预计25万元,实际完成29万元。这个数据还不错,说明苏州虽然人口增加的不是那么多,但是质量比以前高很多了,创造出来了更多GDP。

3、城镇化率(%)预计为80%,实际完成是78%左右。这个是彭叔目前以来看到过唯一一个城市化率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的城市,看来苏州有农村户口的人都很恋家,普遍不愿意把农村户口改成城市户口。

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53%,实际完成51%。唉,苏州的产业发展比原定计划还是慢了一些,所以现在苏州不会抬高房价,为的就是吸引企业过来,如果苏州房价再涨,企业再走,难度就更大了。

5、高层次人才总量(万人)预定目标20万人,实际完成28万人。看来苏州自己都知道自己吸引不到多少人才,所以开始定的目标就很低,只定了20万的目标。

6、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预定是75万人,实际完成了85万人。苏州的这个就业增加人数表现也不是很多,连万都不到,看来苏州这几年的确外来人口不多。

7、完成保障房1.61万套。难怪很多人都觉得苏州保障房比较少,苏州上千万的人口,五年才搞出来了1.61万套保障房,平均每年就套,太少了。

总体来看苏州在过去的五年里表现的其实还不错,但是明显没有那种锐劲了,体量太大了,已经不太好动了,发展速度也没有那么快了。

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微观:传统产业比重较高、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产业层次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对外依存度过高,加工贸易占比大,自主创新体系尚待完善,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较为突出,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有所弱化。

这些翻译过来就是产业转型问题很大,而且产业大部分都低端的制造业,对外国的依赖性比较强,创新能力不足,老外跑了就凉凉了,互联网经济还不够强,不如人家杭州、广州,碳中和之下传统行业有些不好弄,环保一搞,厂子不好开了,还有教育资源分配不行,房价也高了,还有医疗也没跟上,之前苏州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现在有些弱化了。看苏州这个样子,不会主动跟上级申请要搞房地产税争这个试点吧。

2、宏观。国际经贸新格局正在重塑之中,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成长壮大挑战增多。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创新资源、优质资本和高层次人才等加快重组,人口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投入协调难度加大。城市能级与发展水平不匹配,资源配置与要素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新型城镇化综合效应减弱,常住流动人口“市民化”步伐缓慢。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含金量有待提纯。

人家苏州这个说的还是蛮好的,比较接地气,大家应该能看懂,前面说的是国外卡我们的技术脖子,然后国内一些中低端的外企在搬离我们这,然后城市里面配套不行,大家的生活品质有待提高。彭叔觉得还是蛮真实的。

三、年远景目标。

1、截至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综合实力迈入全球先进城市行列,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

苏州的野心还是蛮大,苏州计划15年之内人均GDP要在年的基础上翻一倍,这个应该是除了深圳以外,第二个给自己设定明确年目标的城市。

2、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更为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苏州把这个共同富裕没有放在最后,而是比较靠前的位置了,而且苏州预计年要实现租售同权。

四、十四五发展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计6%。苏州之前是7%,这次下调了1%,看来苏州对未来的经济增速,也是抱着下降1%的预期。

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0%以上,互联网是个香馍馍,大家都想碰一下。

3、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占比40%左右,制造业依旧是苏州最主要的产业了,%的GDP里面,互联网占个30%,制造业再占个40%,就剩下最后的30%给其他的行业了。

感觉苏州的未来5年规划目标也比较低调,没有什么特别实质的东西,也比较保守了,看来大家都比较务实了。

五、空间规划。

1、“一核一带双轴”。以历史城区为核,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城市新中心,积极培育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等区域性新中心,以沿江绿色发展带、沪宁创新发展轴和通苏嘉创新发展轴为依托,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空间。

看来苏州是要以老城区为主,然后苏州工业园区是排第二,也是新中心,然后才是其他的地方。

2、城镇空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引导城镇合理有序布局,禁止在城镇空间以外地区开展大规模城镇建设和工业化活动,积极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鼓励空间功能混合和土地复合利用,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单位国土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

感觉这个话一出,好像苏州不准备继续扩大新城范围了,大家看禁止在城镇空间以外的地区搞城镇建设和工业化活动了,意味着苏州只会在现在的城市范围内进行开发,摊大饼的那种发展模式在苏州结束了。

第二部分:创新驱动,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第一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1.生物医药。突破人源化抗体、纳米抗体、疫苗分子设计、重组蛋白药物技术、新一代基因测序、PROTAC新药开发等。

2.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超越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共性关键设计技术,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与建模等技术,量子点显示(QLED)、MicroLED、3D立体显示和激光显示等。

3.人工智能。突破自然语言的语法逻辑、字符概念表征和深度语义分析的核心技术,图像分类、对象检测等视觉技术,高性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等。

4.新材料。突破第三代半导体的材料与新功能器件关键技术,柔性显示薄膜材料、高密度存储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能源储存材料、医用合成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钛合金材料等。

5.新能源。突破储备大功率的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燃料电池汽车车载供氢系统技术,光伏PERC技术,大容量输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储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等。

第二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突破2万家。现在苏州好像是接近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意味着未来要翻一倍?

第三节:提升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质量。到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载体家。

第四节:推进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业互联网综合性赋能平台、行业级应用平台、企业自建平台和专业领域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双跨平台、特色平台的集聚优势,提升平台输出和服务能力,扩大“苏州解决方案”的辐射领域和区域。应该也就是和互联网相结合,配合5G的业务,不然的话苏州的数字GDP任务怎么完成呢。

二、实施新兴领域科技攻关

第一节: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

1.电子信息材料。5G和6G无线通信与光通信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电动汽车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等。

2.生命健康材料。检测诊断材料、组织器官修复与再生材料、创新药物与载体材料、细胞类生物活性材料、医疗器械材料与系统等。

3.能源环境材料。光伏光热和光电化学等太阳能利用材料、电化学能源材料、纳米与单原子催化材料、可降解材料、膜基与纤维基环境治理材料等。

4.尖端战略材料。先进金属结构材料、超强碳基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轻质隔热及控温材料、纳米纤维与智能纺织材料等。

第二节: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提高各类研究院科技创新对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张家港市无人系统智能监测联合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国·苏州声学创新谷、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等建设,力促形成一批创新源动力。

这么多大学都在苏州设立了研究室?

第三节: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1、高水平规划建设太湖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成果转化中心。依托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分校等建设多类型产业科技创新载体。

2、加快建设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等创新集聚区,规划建设中新生物技术创新岛。

3、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大力提升苏州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引领效能,推进特色科技园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矩阵”。

4、支持太仓、张家港、相城、汾湖等省级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高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

5、推动张家港市打造新时代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县域典范。

三、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平台,建设苏州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治理体系,

四、滋养最富活力的创新生态。

鼓励科技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离岗创业,切实保障离岗创业人员权益。这段话是说体制内的科技人员,是可以享受离岗创业的待遇,这个政策彭叔记得是前几年出来的,但是在其他城市的规划上没有写这个,苏州写了还是很特别的。其实在20年前,体制内有一个政策,叫停薪留职,也是你可以编制留在体制内,然后人出去创业,如果你创业失败了,还可以回来继续上班,然后这个政策近十年几乎也是没有了,然后前几年彭叔看到新闻上放的又开了口子,但是只限科研人员,换句话来说,体制内的科研人员可以出去创业,然后编制给他保留,他要是创业失败了,回来依旧可以上班。这个政策是高层为了增加创业意识,而且也是为了鼓励一些在体制内真正有技术,但是却没有发挥来的人,让他们走出来。

第三部分:坚守实业,构筑现代产业强市发展新优势。看看人苏州这个觉悟,把这个写的这么靠前,坚守实业,不炒房。

第一节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推动产业链向终端消费品延伸,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和企业总部基地建设。

2、支持张家港市开展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

3、加大制造业企业精准诊断服务和改造升级服务力度,三年内(—年)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第二节:稳固制造业头部优势。

(一)聚力建设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基因检测及治疗。医学影像设备、高值耗材、诊断设备、治疗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

2.新型显示。大尺寸AMOLED面板、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折叠屏、激光显示面板等新型显示产品;基板材料、液晶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光刻胶等核心配套材料。

3.光通信。高速光模块、光器件、光纤同轴混合网(HFC)设备,可调谐激光器、光路由器等新型产品。光通信模块、功放、滤波器、天线、线路板等网络设备、终端和关键芯片研发生产。量子通信核心器件,以及量子融合通信终端、量子密钥网络管理终端、量子安全网关等核心产品。

4.软件和集成电路。工业基础软件、研发设计软件、制造流程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工业软件。车用芯片、安全芯片、网络芯片、高端数模芯片、硅光芯片等集成电路设计、化合物半导体、MEMS智能传感。

5.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成套装备(产线);航空发动机配件、机载电子设备等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及关键系统及基础零部件。

6.汽车及零部件。混合动力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绿色公交等高端产品;新能源汽车整体轻量化、智能化技术研发,构建整车、核心零部件与充电设施等完整产业链。

7.新能源。太阳能高端电池组件、逆变器和储能关键设备;智能变电、配电及用电设备及技术服务;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集中监控及智慧风场管理系统、风电控制系统及设备;氢能。

8.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9.高端纺织。高性能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功能性纤维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引导企业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柔性化、个性化定制转变。

10.节能环保。节能环保型锅炉、余热发电或制冷成套工程化设备、节电装备等;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装备、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备、废气净化处置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

到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5万亿元。

(二)集中打造十大优势产业链

1.生物药产业链。发展抗体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新型疫苗等。到年产值突破亿,建设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2.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特色集成电路制造,高端集成电路封测,关键设备和材料。到年产值突破0亿元

3.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布局整机制造、工业+金融协同攻关、网安适配验证等。到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上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含嵌入式),国产工业软件产值达到亿元,打响“中国工业软件之城”品牌。

4.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引进新型整车企业,培育新型出行服务运营商、新型零部件国内供应商,建设市级车联网云控平台。到年行业产值超亿元。

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围绕传感器、控制器、嵌入式控制系统等关键基础零部件和技术,以及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成套装备等领域,补齐产业链短板。到年产业产值超0亿元。

6.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体外诊断、医学影像、植介入及医用材料为主。到年产业产值突破0亿元。

7.机器人产业链。拉长谐波减速器、伺服系统、移动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等长板,补齐高端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传感器等短板。到年产业产值突破0亿元。

8.光通信产业链。引进芯片、终端设备等龙头制造商,加强光电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升光器件、光模块、光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竞争力。到年产业规模突破0亿元。

9.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链。围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到年行业产值超亿元。

10.钢铁新材料产业链。突破高端的特钢领域;引导重点企业联合建立煤炭、铁矿石原物料供应基地、提高国际市场共同议价权。到年实现产值超1亿元。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