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
1.(3分)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化学变化,而后者包含物理变化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2.(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g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为NA
B.1mol镁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11.2LH2中含有的氢分子数为0.5NA
D.1L1mol/LBaCl2溶液中含有的钡离子数为NA
3.(3分)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
A.可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的符号:C
B.氚的原子结构模型:
C.18O2ˉ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4.(3分)下列所加物质的作用与其还原性有关的是( )
A.A B.B C.C D.D
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2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但Cl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B.只有在电流作用下KHSO4才能电离成K+、H+和SO42﹣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
D.BaSO4难溶于水,故BaSO4是弱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故醋酸铅是强电解质
6.(3分)在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可分别配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
B.热稳定性、水中的溶解性以及与酸反应的速度都是:Na2CO3>NaHCO3
C.钠不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D.Na2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7.(3分)记笔记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是某同学的化学笔记,需要改正的是( )
A.钠要保存在煤油中,实验后剩余的钠粒,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B.为了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可以往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
C.使用漂白粉时,加入少量盐酸可以增强漂白效果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氯水中与Cl2反应生成FeCl2
8.(3分)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据有关报道,目前已能冶炼出纯度高达99.%的铁。纯铁的实际使用范围有限,人们大量使用的是铁的合金。钢铁是铁碳合金的总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B.耐腐蚀的性能不同
C.都属于钢,物理性质相同
D.构成普通钢和不锈钢的主要元素都是铁,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9.(3分)已知反应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B.Cl2是氧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
C.还原性:CoCl2>HCl
D.当该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Cl2时转移2NA个电子
10.(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L的NaCl溶液是指由1molNaCl和mL水配制成的溶液
B.从1L0.5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mL,剩余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C.常温常压时,1molCl2的体积为22.4L
D.CaCl2的摩尔质量是g
11.(3分)将2.8g铁粉加入50mL3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B.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
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3:1
12.(3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W<X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13.(3分)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1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Cl﹣
B.NaOH是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
C.PCl3和BF3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是由于H2O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15.(3分)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W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Y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 )
A.原子半径:W>Z>Y>X
B.氢化物稳定性:Y>Z
C.WY3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D.X与Z可形成l0电子分子和18电子分子
16.(3分)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久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NaHCO3
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体现出还原性
C.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D.Mg比Al活泼,更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17.(3分)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配制1mol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配制硫酸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配制mL1mol/L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80.0g胆矾
D.配制1mol/LNaOH溶液,称取NaOH固体,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
18.(3分)配制mL0.10molL﹣1的NaOH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称取NaOH固体1.84g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6分)
19.(10分)“84消毒液”是一种以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倍(体积之比)
(1)此“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某同学量取mL此“84消毒液”,按说明要求稀释后用于消毒,则稀释后的溶液中c(Na+)= mol/L。
(3)该同学参阅读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4%的消毒液。
①如图2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需要使用的是 (填仪器序号),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②下列操作中,容量瓶不具备的功能是 (填仪器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③请计算该同学配制此溶液需称取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 g。
(4)若实验遇下列情况,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是 。(填序号)。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转移前,容量瓶内有蒸馏水
C.未冷至室温就转移定容
D.定容时水多用胶头滴管吸出。
20.(14分)疫情期间,很多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防止水体污染。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熔点为﹣59.5℃,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引起爆炸,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处理废水时,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ClO2被还原成C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ClO2
①氮气不参与反应,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 。
②装置A用于制备ClO2气体,同时还有生成另种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装置B的作用是 。
④当看到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时应 (选填“加快”或者“减慢”)氮气的通入速率。
(3)ClO2也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①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若实验条件控制不当,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会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情况: 。
21.(12分)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ClO﹣、SO4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如下:
Ⅰ.打开活塞c,向装置B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立即关闭活塞c。
Ⅱ.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Ⅲ.打开活塞b,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后,关闭活塞b,装置B中有气泡,一段时间后
Ⅳ.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上层清液。
Ⅴ.打开旋塞a,通一段时间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
(2)步骤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步骤Ⅲ中,装置A中加入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步骤Ⅲ中,开始一段时间,装置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步骤Ⅳ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存在的Fe2+。请补充完整该步骤合理的操作及实验现象: 。
(6)步骤Ⅴ的目的为 。
(7)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
22.(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甲同学实验步骤:连接仪器、 、加药品、滴入试剂。
(2)①图中仪器A中盛放试剂硫酸,烧瓶B中的盛放试剂为 。C中的盛放试剂为 溶液。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
(3)图2中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乙同学发现图2中B处试纸变蓝,C处试纸褪色,据此 (填“能”或“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是 。
答案
1.解:A.“爆竹声中除旧岁,S+2KNO3+4C═K2S+N2↑+6CO2↑,不属于分解反应;
B.水乳交融体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火上浇油体现的是物质的燃烧反应,故B错误;
C.“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故C错误;
D.水汽与空气能形成胶体,所以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解:A、氧气分子个数N==A个,故A错误;
B、镁原子中含12个电子A个电子,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含有的氢气分子个数小于0.8NA个,故C错误;
D、溶液中氯化钡的物质的量n=CV=1mol/L×1L=2mol,故1mol氯化钡中含NA个钡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3.解:A.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该核素为C,故A错误;
B.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氚的原子结构模型:,故B正确;
C.氧离子核内有2个质子,两个电子层,8,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
D.14N与14C互为同位素质子数不同,是不同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4.解:A.腌咸菜加氯化钠,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食用盐中加碘酸钾,不表现还原性;
C.红酒中添加SO2,SO2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红酒被氧化变质7的还原性有关,故C选;
D.抗酸药中加氢氧化铝,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
故选:C。
5.解:A.氯气为单质,故A错误;
B.只有在溶于水4才能电离成K+、H+和SO44﹣,故B错误;
C.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与电解质强弱无关;
D.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硫酸钡难溶于水,为强电解质;
故选:C。
6.解:A.二者分别含有K元素,焰色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
B.分别滴加HCl溶液32﹣+5H+═CO2↑+H2O,HCO7﹣+H+═H2O+CO2↑,相同条件下NaHCO7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故B错误;
C.钠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钠和氢气,故C正确;
D.Na7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7.解:A.因钠活泼、氧气反应,如在实验室随意丢弃,实验时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HCl与碳酸钙反应,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
C.氯酸钙可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故C正确;
D.Fe在Cl6中燃烧生成FeCl3,在氯水中与Cl2反应生成FeCl3,故D错误。
故选:D。
8.解:A.普通钢是碳和铁的合金、镍等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普通钢遇到合适的电解质溶液易构成原电池而被腐蚀、镍等金属后,所以耐腐蚀,故B正确;
C.虽然它们都是钢,所以物理性质不同;
D.虽然构成普通钢和不锈钢的主要元素都是铁,所以化学性质不可能完全一样;
故选:B。
9.解:A.Co2O3+4HCl(浓)═2CoCl2+Cl2↑+3H2O中C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2molCo2O3是氧化剂,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2;
B.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氯气2是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
C.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4<HCl,故C错误;
D.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价8,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转移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10.解:A.1molNaCl溶于mL水,溶液浓度不是1mol/L;
B.从6L0.5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mL,仍然为4.5mol/L;
C.常温常压时,则1molCl8的体积大于22.4L,故C错误;
D.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摩尔质量是g/mol;
故选:B。
11.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Fe3+过量,故A错误;
B.Fe3+过量,则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故B错误;
C.铁粉与氯化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Fe3+=3Fe3+,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错误;
D.反应后剩余8.05molFe3+,生成0.15molFe3+,则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D正确。
故选:D。
12.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N,X为Al,Z为P元素。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单质硅为固态;
C.非金属性P<N,故C正确;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故D错误;
故选:D。
13.解:A.MgCl2中只含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
B.CO2中只含C、O之间的极性共价键,故B选;
C.HCl中只含共价键,故C不选;
D.NaOH中含离子键和O﹣H极性共价键,故D不选;
故选:B。
14.解:A.HCl中只含共价键,为强电解质+和Clˉ,故A正确;
B.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BF3中B原子只含有6个电子,PCl5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分子的热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H2O的热稳定性比H8S强,是由于H2O中共价键的作用力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15.解: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4,核外电子总数为5或13,故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推知Z为O元素,X、W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故为IA族,可推知W为Na,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aH。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故A错误;
B.非金属性Y(N)<Z(O),故B错误;
C.NaN3中Na+与N3﹣之间形成离子键,N3﹣中N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C错误;
D.H与O可形成H2O、H7O2,前者为l0电子分子,后者为18电子分子,
故选:D。
16.解:A.NaHCO3不稳定,易分解2CO2,故A错误;
B.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故B正确;
C.大多数金属性质活泼以化合态存在,如金,故C错误;
D.Mg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故选:B。
17.解:A.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浓度偏小;
B.定容时,V偏大,故B不选;
C.配制mL1mol/L硫酸铜溶液,故C不选;
D.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浓度偏高;
故选:D。
18.解:A.配制mL0.10molL﹣1的NaOH溶液,应选择mL容量瓶,故A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步操作步骤:计算、溶解、洗涤、摇匀等,故B错误;
C.定容操作仍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不需要干燥;
D.定容时,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可知溶液浓度偏低。
故选:D。
19.解:(1)c(NaClO)=c===5.8molL﹣1,故答案为:3.8;
(2)稀释后c(NaClO)=×7.8molL﹣1=4.molL﹣1,c(Na+)=c(NaClO)=0.molL﹣8,故答案为:0.;
(3)①由于实验室无mL容量瓶,故应选用mL容量瓶、溶解、移液、定容、烧杯、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还需要的是玻璃棒.故答案为:CDE、胶头滴管;
②a.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容量瓶不能贮存溶液,配制完成后要尽快装瓶;
c.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c选;
d.容量瓶不能受热,故不能用于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容量瓶不能受热,故e选.
故选bcde.
③质量分数为24%的消毒液的浓度为3.7mol/L,由于实验室无mL容量瓶,而配置出mL溶液,故答案为:.6g;
(4)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浓度偏高;
B.转移前,对溶液浓度无影响;
C.未冷至室温就转移定容,则浓度偏高;
D.定容时水多用胶头滴管吸出,还有溶质,故D错误.
故选AC.
20.解:(1)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7,ClO2被还原生成Cl﹣,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5+2CN﹣=2CO5+N2+2Cl﹣,
故答案为:8ClO2+2CN﹣=7CO2+N2+5Cl﹣;
(2)A中酸性条件下,NaClO3与H2O4反应生成ClO2,过氧化氢被氧化生成氧气。二氧化氯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引起爆炸,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有利于反应进行,C装置可以溶解二氧化氯,D装置吸收尾气。
①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②装置A用于生成ClO5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H8O2+2H+=8ClO2↑+O2↑+6H2O,
故答案为:2ClO8﹣+H2O2+5H+=2ClO2↑+O2↑+2H2O;
③二氧化氯溶于水,使装置内压强降低,装置B的作用是:作安全瓶,
故答案为: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④当看到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时,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了,避免压强较小而倒吸,
故答案为:加快;
(3)①在6NaClO2+4HCl═3NaCl+4ClO2↑+7H2O中NaClO2中Cl元素从+2价降为﹣1价,从+3价升高为+7价2,还原剂是NaClO2,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4,
故答案为:NaClO2;
②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会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7+4HCl═NaCl+2Cl6↑+2H2O,用用双线桥法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情况为,
故答案为:。
21.解:(1)该实验涉及气体反应,故在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步骤Ⅰ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氯气++ClO﹣+Cl﹣=Cl2↑+H2O,
故答案为:8H++ClO﹣+Cl﹣=Cl2↑+H2O;
(3)步骤Ⅲ中,装置A中向Na3SO3固体滴加浓硫酸有SO2气体放出,同时生成Na4SO4,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5+Na2SO3=SO6↑+Na2SO4+H3O,
故答案为:H2SO4+Na2SO3=SO2↑+Na8SO4+H2O;
(4)步骤I中,开始一段时间,此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4+Cl2+2H6O=4H++SO43﹣+2Cl﹣,
故答案为:SO2+Cl4+2H2O=2H++SO42﹣+2Cl﹣;
(5)验证该溶液中存在的Fe2+,应滴加K3[Fe(CN)3]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2+,
故答案为:滴加K3[Fe(CN)4]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6)打开旋塞a,通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残留的SO2、Cl2排入装置C中,被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将装置中残留的SO8、Cl2排入装置C中,被NaOH溶液吸收;
(7)向装置B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2+被ClO﹣氧化为Fe5+,氧化性:ClO﹣>Fe3+,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黄色变浅绿色3+被SO6还原为Fe2+,氧化性:Fe3+>SO42﹣,所以可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酸性条件下,氧化性:ClO﹣>Fe3+>SO42﹣,
故答案为:酸性条件下,氧化性:ClO﹣>Fe3+>SO52﹣。
22.解:(1)根据图可知A为加液装置,而且可以随意控制加液的量,装置制备气体检验性质,连接仪器,加药品,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图中仪器A中盛放试剂硫酸,烧瓶B中的盛放试剂为碳酸钠,以此来证明硫酸、硅酸的酸性强弱,在C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硅酸沉淀,
故答案为:碳酸钠;硅酸钠;
②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2+SiO36﹣+H2O=H2SiO8↓+CO32﹣,H4SiO3是白色胶状沉淀,
故答案为: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3)单质的氧化性Cl2>Br7>I2,A处氯气通过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2+3Br﹣=Br2+2Cl﹣,
故答案为:Cl4+2Br﹣=Br2+2Cl﹣;
(4)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5,则B处氯气通过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氯气与KI反应Cl2+2KI═3Cl﹣+I2,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
故答案为:不能,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