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一直都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探索和发现。
在很多人看来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从我国的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发源,一直通向欧洲腹地的道路,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也就是用来形容丝绸之路的。
实际上丝绸之路是沟通欧亚大陆文化、政治、经济和生产技术的一条动脉一般地存在,而且丝绸之路的终点并非古代中国,而且继续延伸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
所以说丝绸之路所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宽广的,可以说是沟通了整个亚欧大陆和部分的非洲地区,至于为什么提到丝绸之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枢纽。
从丝绸之路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因此发现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的沟通自此被打开,东西方文化迎来了大规模的汇通和交流。
丝绸之路最初的开始是因为古代中国为了向西域国家出口丝绸和瓷器,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输出,而丝绸和瓷器在西方世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因此这条沟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就被称为是“丝绸之路”。
从丝绸之路传出去和传进来的物品非常地丰富,其中就有玻璃制品,那么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玻璃制品到底有什么作用,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又有哪些影响呢?
一、古代玻璃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分成南北两个流向
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一定是早于史料记载的,也就是说任何的文明交流实际发生的年份一定是比史书记载的要早,比如说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一定是早于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的。
只不过此前的文化交流比较小范围,因此丝绸之路的出现才会被认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大爆发,再加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历经了艰辛,素有“凿空通西域”的说法,所以说丝绸之路的意义才会如此非凡。
根据前几年的联合国发布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确“丝绸之路”在现代社会的一个划分,1、北方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草原;2西北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沙漠;3、西南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佛教;4、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海上。
因此下文将结合最新的联合国丝绸之路划分为基础,重点分析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
1、北上流向的草原丝绸之路与古代玻璃的发展
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划分范围是中国的蒙古草原为中心,一直北上到达了西伯利亚的著名的贝加尔湖,向南到达了现在的伊朗,西面到达了南俄的草原,这个范围内的所有地区共同构成了北方草原丝绸之路。
在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发现的玻璃制品并不多,而且经过对蒙古发现的几个玻璃制品的研究发现,这些玻璃制品的来源是中国的内地。
这种玻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硅酸,至于为什么在蒙古发现的玻璃是来自中国内陆,其主要的原因是内蒙古地处我国的正北方,而且大部分地区都是草原地貌。
因此游牧民族在内蒙古占据了最大比重,因此玻璃制品并不是内蒙古的生活习惯。
但内蒙古又是草原丝绸之路南下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内陆中原文化和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交融处,所以说在内蒙古虽然没有本地特产的玻璃,却存在来自古代中国内陆的玻璃制品。
由此可知早期的草原丝绸之路并没有传输玻璃,到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打通了东西方向的通道。
中亚、西亚和我国的东北地区经过内蒙古的丝绸之路形成了广泛的交流,因此这时期出土的玻璃制品明显多了起来,最多的就是来自伊斯兰的玻璃。
2、北上流向的西北丝绸之路与古代玻璃的发展
西北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是沙漠丝绸之路,其主要的原因是这条丝绸之路的走向大部分地区是新疆等黄土高原地区,而且这条丝绸之路又可以分成南、北、新道这三条道路。
其中南路是从敦煌经鄯善最后到达伊朗、波斯和罗马等地;北路是从敦煌经吐鲁番到达哈萨克斯坦和大秦也就是罗马;新道则是从敦煌经过玉门关到达哈萨克斯坦又转到了乌兹别克斯坦。
在西北丝绸之路上发现的中国玻璃有很多,但是都集中在古代中国境内,到了中亚西亚地区就没有发现中国玻璃的踪迹了。
有史料记载在甘肃的兰州、酒泉;新疆的哈密、和田等墓葬中都有玻璃制品的出土,由此可以看出西北丝绸之路有玻璃制品的流通,但是大多没有走出国门。
不过从沙漠丝绸之路上发现的玻璃痕迹不难看出,中国的玻璃制品要比不达米亚要晚了一千年左右。
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玻璃是在新疆出土的比内陆早了年,所以由此可以总结出丝绸之路最初的交流就是中国丝绸的外传和玻璃技术的内传。
如果再结合新疆等地出土的玻璃制品工艺来分析,还不难发现在古代社会传入中国境内的并不是普通的玻璃制品,而是玻璃的制作技术,原因就在于出土的玻璃制品中有着很多的气泡,说明了在新疆出土的玻璃制品工艺很差。
这也正好证明了古代中国引进的是玻璃制作技术,再结合当地的物产资源制作出来的中国玻璃,只不过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不熟练造成了玻璃制品粗糙。
3、南下流向的佛教丝绸之路与古代玻璃的发展
西南佛教丝绸之路的开凿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才开始的,最早被称为是“蜀,身毒国道”,其中的毒国指的就是印度,后来才被联合国改为西南丝绸之路。
由西南丝绸之路出土的玻璃制品来看,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发现的玻璃都是中原流传过去的,主要成分为铅钡硅酸盐和钾硅酸盐两种。
而且从玻璃的纹饰和形式来看也是楚地特色十足,相反的是西方的玻璃制品很少出现在西南丝绸之路范围内。
由此推测可能是因为玻璃制品不宜长途运输,再加上我国西南地区多为山地地貌,给运输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西南地区的玻璃制品大多是由沙漠丝绸之路流传到国内,再辗转来到了西南地区。
4、南下流向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玻璃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要晚于陆路,但是海上丝绸之路却是玻璃流量最大的运输方式,这也证明了航运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管是郑和下西洋还是哥伦布航海等等都证明了海上探索的重要性。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沿途几乎都能发现玻璃制品的踪迹,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东西方玻璃制品的传输海运是最大的主力,到了东汉以后广州甚至还成为了我国南疆的主要出口城市。
所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玻璃的传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很多陆运上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玻璃制品的运输也变得更为方便,所以就发展成了海运为主的玻璃流动方向,先从南部沿海港口上岸再慢慢地往北方运输。
二、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玻璃发展有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都是文化和技术交相互动的,因此中国古代的玻璃技术发展也是如此,先是互相交流浅显的造型、纹饰等技术,再到制作工艺和化学成分的交流,由浅入深由表及内。
1、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方玻璃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影响
成熟的玻璃最初是在罗马地区流行起来的,在罗马时期已经有了雕花、套色、绞丝等等玻璃的制作技术,接着玻璃的制作就传到了波斯,波斯又加以完善发展了切割和磨花技术继续东传,最后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
这些技术和不同样式的玻璃制品流到中国以后给中国的玻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进步,尤其是对外交流最繁盛的唐朝时期。
中国已经逐渐掌握了西方玻璃的高超制作工艺,并且对国内的玻璃制作作出了修改和完善,最后也发展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玻璃制作工艺。
2、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世界的中国古代玻璃对西方玻璃的影响
自从中国学习到了西方的先进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以后,中国的玻璃主要分为了三种,一种是铅钡硅酸盐玻璃、第二种是高铅硅酸盐玻璃和钾铅硅酸盐玻璃、第三种是钾硅酸盐玻璃。
这些玻璃技术在中国成熟以后慢慢地也传了出去,到达了越南、日本和朝鲜等地,还有一部分传到了印度一带,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也有很多的交流,西方地区的玻璃技术也受到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影响。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除了玻璃还是其他的工艺和技术,自然中国也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国家传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和技术。
这些文化上的互通有无都是先浅显地互相借鉴,最后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这是文化融合的必然途径,也是文化互相影响、全球大融合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何芳川、万明商务印书馆
[2]《中国北方和西北的古代玻璃技术》张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国古代玻璃与日本弥生时代古墓中出土的玻璃之间的关系》山崎一雄中国建筑出版社
[4]《全球通史》斯塔夫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