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二化学与传统文化
1.
C
A.“抽丝编绢”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水解可以生成氨基酸,故B错误;
C.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丝绸制品高温熨烫时易起皱、变形,不能高温烫熨,故C正确;
D.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和棉纤维,故D错误;
答案选C。
2.
B
A.青铜是合金,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制作的神树更不易变形,故A正确;
B.黄金面具主要成分是金,还含有银等杂质,属于合金,故B错误;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黑炭是碳单质,所以转化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陶瓷是由黏土烧制而成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
B
A.石蜡的成分是碳氢化合物,“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泪”,其成分就是烃,故A错误;
B.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相同,都是纤维素,故B正确;
C.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是指春天的美景,故C错误;
D.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烟”,实指水雾,故D错误;
选B。
4.
A
A.由文物的组成和名称可知,纸绢画由麻纸和丝绢织就,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
B.玉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硅酸盐,B项错误;
C.瓷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
D.金饰主要由金单质制成,D项错误;
故选:A。
5.
A
A.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出“石硷”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K2CO3属于盐类,不属于碱,A项错误;
B.“晒干烧灰”涉及植物纤维燃烧的过程,该过程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
C.“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描述了K2CO3的溶解、结晶过程,C项正确;
D.“浣衣发面,甚获利也”描述了“石硷”的用途,可以用作洗涤剂,D项正确;
故选A。
6.
B
A.主要指在炭火中加少量水,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等现象,A正确;
B.文中“裘”的主要成分与丝的相同,是蛋白质,B错误;
C.“泽中有火”是对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的“火”指甲烷的燃烧,C正确;
D.日照澄洲江雾开描述的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D正确。
故选B。
7.
C
A.制作油条时加入NaHCO3可以使油条膨松,“碱”指NaHCO3,烧碱是NaOH,具有强腐蚀性,不能食用,故A错误;
B.“青矾厂气”是指煅烧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后产生的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这类气体遇水或潮湿空气会生成硫酸、亚硫酸,形成具有腐蚀性的酸雾,故B错误;
C.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可用臭氧代替农药在粮食仓储中杀菌防霉,故C正确;
D.砒霜为固体,砒霜加热升华,遇冷又凝华,不是利用蒸馏法,故D错误;
选C。
8.
B
A.空气中的小水珠雾直径很小,直径在1-nm的水珠与空气混合构成的分散系属于气溶胶,所以云、雾属于气溶胶,A正确;
B.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玉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钠,B错误;
C.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二者互溶,沸点差异大,应通过蒸馏方式分离,C正确;
D.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答案选B。
9.
C
A.新型絮凝剂可以吸附水中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并不能起到杀菌作用,A错误;
B.丝质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是纤维素,B错误;
C.体现了合金硬度大于其成分金属的硬度,C正确;
D.该段描述的是指南针,司南中的“勺”指的是磁铁,即司南中的“勺”含有Fe3O4,D错误;
故选C。
10.
B
A.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表现金属的延展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依据“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可知,该过程通过蒸发水分得到固体,为蒸发结晶得到粗盐操作,只发生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磁石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可用于制作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1.
C
A.“丝、裘”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错误;
B.“蛎房”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分解后产生氧化钙,B错误;
C.“石脂水”是指石油,燃烧后以光能和热能形式释放能量,C正确;
D.精炼丝绸的“碱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D错误。
答案选C。
12.
A
A.通过题干的叙述,可知膏液属于植物油,植物油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通过题干的叙述,可知膏液属于植物油,草木的果实中含有油膏脂液,但它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要凭借水火、木石来加工,然后才能倾注而出,所以制备时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正确;
C.植物油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
D.植物油属于油脂,可以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答案选A。
本题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膏液的制法与用途为载体,考查基本操作、物质性质等知识。考查信息提取与转化的能力,落实学科素养与必备知识。
13.
A
A.芒硝为十水硫酸钠,失水后可以得到硫酸钠,所以“芒硝于风日中消尽水气"得到的是Na2SO4,A正确;
B.萃取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淘金不是利用溶解度不同分离物质,B错误;
C.青铜制品是铜锡合金,C错误;
D.“气”是指乙烯,乙烯可以促进植物成熟,D错误;
故选A。
14.
B
A.液体互溶且有一定沸点差时可用蒸馏方式分离。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水等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分离出酒精,A正确;
B.榆荚又称榆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
C.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是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得到的碳、可以用来制墨,C正确;
D.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B。
15.
C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正确;
B.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故B正确;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C错误;
D.炭黑由松枝烧制,有新物质炭生成,该过程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选C。
16.
A
A.文中前者的“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而后者的“烟”是由漂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小颗粒形成的,成分不相同,A错误;
B.“书之竹帛,镂之金石”意为把字写在竹简和帛上,雕刻在金属、石头上,故“金”指金属,B正确;
C.煮糖时墙塌压糖,变为白糖,说明泥土具有吸附性,C正确;
D.“雷电发庄稼”是指在雷雨天,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随着雨水落到地面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有利于植物的生成,此过程属于自然固氮,D正确;
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