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布局、技术领先、产销量持续多年全球第一,再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多氟多30年的蝶变历程中,有一位23年默默奉献,始终坚守在技术创新、科技引领发展前沿的人,他就是技术部部长于贺华。
年,于贺华到多氟多参加工作,23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工艺员逐步成长为技术部科长、部长,多氟多见证了他兢兢业业、履职尽职的艰辛,见证了他危难之时如履薄冰的坚守和大胆创新、克难制胜的勇气,也见证了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破茧化蝶的嬗变。
在多氟多,提到于贺华,能力很强,水平很高,十分努力,是众所周知的。初见于贺华,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和善的笑容。
于贺华初到多氟多时,正是多氟多起步之际。于贺华说:“那时我才24岁,刚进公司时,设备短缺,产品单一,我虽然是工艺员,但被分配到生产一线去实习,既要生产,又要研发。”这对当时年轻的于贺华来说,心情激动中透着一丝紧张,面对轰鸣的机器,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人生坐标应该定在这里,生命之花应该在这里绽放。上班的第一天他就去现场查流程,认认真真从基本功学起。他不等不靠,跟着车间同事学生产,抽空搞科研,他走到哪学到哪,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车间的某个角落,常常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第二年,于贺华进入了技术部,开始参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凭着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勤思善钻的探索精神、吃苦耐劳的实干作风,他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很快成长为一名青年作业能手。
年,于贺华作为技术代表,被派往云南。“这是多氟多第一个技术输出的项目,我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做好、做成。”于贺华说。异地施工作业人生地不熟,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通过熟悉现场情况,了解各方意见,主动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推动形成强大合力,仅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技术改造工作。
年,于贺华担任技术部部长。他也从一线工艺设备改造到负责统管公司氟化工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艺包转化、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和技术管理工作,并负责公司多项技术课题的实施。
在多氟多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项目多、课题多、专利多、主持制修订的标准多。多氟多的项目建设大多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成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氟化工材料生产线,不仅实现了企业效益增长,同时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部掌舵人,于贺华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这期间,于贺华多次主导公司课题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年至年,负责氟硅酸钠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项目研发和工艺设计,该项目被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至年,主持公司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获国家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年至年,负责六氟磷酸锂项目研发和工艺设计,项目产品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年至年,负责含锂氟化铝项目研发和工艺设计;主导开发出氟硅酸制无水氢氟酸工艺,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年产吨氟硅酸制氢氟酸中试装置建设,工艺技术国际领先,装置运行稳定,具备万吨级产业化条件。此外,还主导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高纯双草酸硼酸锂、高纯四氟硼酸锂等新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建设等。
在技术创新工作中,于贺华结合工作内容及个人技术创新思路,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6项;授权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12项;撰写论文6篇;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以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为多氟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做到肯钻研还相对容易,可是要创新就难得多。”于贺华说,“其实创新并不难,只要肯花心思,换个角度思考,提高效率、取得优化,这其实就是创新。”
于贺华回忆,每参与到一个新项目研发,公司上下几乎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加班加点赶进度。而他就会把全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一切技术问题都弄清楚、熟记于心,以便后续开发。虽然辛苦,但是当看到成果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不管付出再多努力都是值得的。
由于业务突出,于贺华被聘为首席技术专家,多年来,多次荣获多氟多科技进步带头人称号;年在“十二五建功立业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被评为焦作市十大职工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年通过河南省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定,获得正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他的技术创新成果也为多氟多成功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于贺华还会经常到生产一线对各种设备进行巡检。这种状态是他多年经常深入一线作业的结果,从初时的检查生产到多年的设备产品研发,他真的下了很多工夫。于贺华说:“我热爱这个职业,如今在这个岗位上走了20多年,以后还要继续走下去。”于贺华依旧步履坚实,满怀追梦的激情,一路奔跑前行。
来源:焦作日报